先看一幅戴进临马远的《踏歌图》。
戴进临《踏歌图》再看看原作。
马远《踏歌图》怎么样?虽然构图上差不多,先别说笔墨技法,就是一眼看上去,大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吧?
临摹本似乎没有了那股子清透灵动的仙劲儿,变得更世俗化了。
话说,画家为什么要临摹别人的画作呢?
因为这是学习中国画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方式,可以跳过自己缓慢的摸索过程,直接吸取前人的绘画经验。
有的画家自己已经自成一派,功成名就了,还在不断地临摹前人的画作,从中揣摩其中的技法、意境。
在古代,临摹还有一个用途,就是相当于复印。
你想,过去临摹名家的书法,可以把字刻在石碑上,用这块石碑再做无数个拓本,拿着拓本进行临摹学习。
那么绘画呢?画作做成拓本的可是非常少见的,它的还原度不行啊!
一个名家的画作本来就有限,每一张画都价值不菲。家庭条件特别好的人可以直接临摹原作,更多的人连原画长什么样都看不到,怎么学习呢?
那就人工临摹,再临摹临摹本,临摹临摹临摹本……
而且通过临摹,还能够保存古画。毕竟绢也好,纸张也好,总是有寿命的。
加上各种天灾人祸,原作很可能被毁掉。有了临摹本就能够继续流传下来。
当然,临画还有一个用途,就是造假。临摹者主动造假,被他人拿去造假等等。
米芾就干过这样的事情,他借来别人收藏的名画,再自己临摹。
人家来索画,他就把两幅画都放在桌子上,让人家自己选择拿走一幅。
估计借给他画的人都想哭了。
这还是正大光明的造假,还有更多的是暗地里操作就不说了,太多。
这个时候,画上的作者签名、印章,以及历代收藏者的装裱、题跋、印章就变得有用了。
毕竟古画越来越少,理论上讲,那些前人往往比我们见到的更多,他们的鉴定也就更有参考价值。
要不古画咋讲究“流传有序”呢。
鉴定古画并不容易,有时,两幅一样的画都摆在眼前,笔墨技法用得差不多,也不能说画得差些的就是假画。
因为有的造假者本身的绘画技艺就特别高超,临摹本比原作还要好,这样的造假者甚至还能顺手修一修原作上的毛病,你怎么判断?
有人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不有什么碳14可以检验纸张的年份吗?
没错!有的的确可以用这种方法检测出来。
但有的造假者也很鸡贼,用的就是以前生产的绢或者纸,让你没法判断。
现在我们说某某古画是否真迹,其实很多都无法完全确认,尤其这幅画甚至已经是孤本的时候,你怎么确认?连参考的东西都没有。
回头再看看马远的原作,额……
我们选择相信专家。
东扯西扯凑成一篇,今天歇歇眼睛,不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