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瞬一载,又是回顾总结的时候。
17年貌似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不管怎么回忆都回忆不清晰,只是觉得很累很累,尤其是在今年觉得自己老了很多。前两天自己一个人去看了《芳华》,那天周六,在宾馆加班加到5点多,看朋友圈很多人都在刷这部影片,翻了一圈手机也不知道约谁去看,只能自己去了。在看电影之前我并未看过严歌芩的这部小说,我怀着极大地好奇及期待走进了电影院。人物灵动、真实,开头浑厚的大提琴声音已经注定这是个略带悲伤的故事。每一代人都有他的芬芳年华,他们那一代人伴随着社会大变革的脚步逐渐老去,我们看着上一辈人渐渐走过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唏嘘着自己逐渐逝去的岁月,是的,85后的我,已不在年轻。
我一直不愿意承认我已经30岁这个事实,一直在拒绝年龄的递增,拒绝心智的成长,而我也不愿再已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等等鸡汤类的话语温暖自己,所以2017年过的比较扭曲也比较矛盾。今年年初进入一段恋情再到结束,快的让我自己都觉得诧异,滑稽到我都不愿再去相信爱情的存在,至少在我这里。3个月的恋情,10年朋友,就此说再见,分手那天在学校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说不上来的心塞与憋闷。我想,肯定是因为今年确实过的太过孤独了,才会很容易的接受一段不理智的感情,一定是的。
我们的确太孤独,才会想互相取暖,以前我认为确实,生活本就艰辛,能够有缘分相遇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理所应当对别人好一些,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自从10月份换了工作,所有的一切关于同事概念都在我这里重新定义了。目前的工作,每个人都很忙,每个人的工作相对都很独立,各自有各自密密麻麻的schedule,每天的对话3句能说清楚的绝不4句,而且每句力求精确,比如说数字恨不得带上小数点,每次对话都是一次工作汇报,或者学术讨论,我统计过某天我说过的话,除了上午的会议汇报外,我对同事讨论了3个工作相关的问题,而且不超过10句话。整个工作氛围干巴巴的,感觉一触碰就会擦出火花。我观察我周围的同事,相比我曾经共事的朋友,他们确实很厉害,每个人都在某个或多个专业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同时确又十分苛责,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们会因为你说的某一句话对你展开长达5分钟的批判讨论,会对商场推销员的某种举动就行直接严厉的批评。我佩服他们的专业,但同时我又讨厌他们的苛责。我认为正常的职业化是就工作本身,想办法做好,而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更多的是以团队之力,而并不是非常独立的个体;正常的同事关系应该是合作共享,对分歧问题能够深入剖析,而并不是互相独立,对分歧以不理智的方式强压。并非这个行业本身是这样,而是这个团队的特性。用一个词可以概括这种感觉:不舒服。当然,我不否认这种不舒服让人进步。因为在这群人中,每个人都很傲娇,他们看不惯任何无知,纯靠思想与情商活着。他们信奉的是原则:如果要交谈我们必须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你要有足够的资格来谈话。他们活的很强悍,很有风格。而我做不到。
对,我做不到。这是我第一次承认我自己很弱,我无法融入这样的氛围,我也不愿变成这样的人。今天下班,客户对接人正好跟我通路,刚好我换了发型,他说:这样的发型很适合你,看上去很干练,女强人型。我回道:我不是女强人,我也不愿做女强人。是的,我第一次这么明晰自己的定位,或许前几年我还想成为职场菁英,而经过这几年的摸爬滚打,对于工作就只能称之为工作,所有的情怀已经在无数个辛苦熬夜之后消磨殆尽,我更想要的是有人问你粥可温。
去年年初,你说17就好,而现在17已逝。可是岁月长长,愿未来的每一天平安喜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