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现代社会,我们比拼能力和智慧,在不同的赛道上卖力奔跑,即使有着目标的召唤,也不免时常会感到疲惫席卷而来。
在人生的种种难熬时刻,很多时候,我们拼的就是心态。
科学研究证明,运动可以明显提高我们的心理弹性。什么是心理弹性呢?简单来说就是面对压力时自我调节的能力。
科学家找了两组天生条件相似的小老鼠,将其中一组放在有转轮的笼子里,在这样的条件下小老鼠一天可以跑大约4000米,另一组小老鼠则被放在没有转轮可跑的笼子里。
6周后,科学家把两组小鼠放到冷水中,对于老鼠来说这是陌生又不舒适的环境,以此模拟给小老鼠施加的压力源。
结果,没有每天跑步的小老鼠在遇到冷水后大脑神经元的一种快速反应基因的表达迅速上升,而每天跑步的小鼠神经元则没有明显变化。
由此科学家得出结论,坚持运动的人在面对心理压力时,情绪会更加平和稳定,也能更好地应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工作、学习任务繁重的时候,我们更加难以专注手头上的事。针对这样的现象,心理学家勒罗伊提出了“剩余的注意力”的概念,指出对繁多的待办事项的焦虑会影响我们的执行力和专注力。
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计划下一步该做什么,这个行为本身会占用我们大脑的工作记忆空间,而这个工作记忆空间在任务很多的情况下本应全部用来处理任务、储存新的信息。
避免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提前规划好自己的一天,把任务分类安排好,可以按照时间分段,也可以按照优先级排序。
并且把计划写下来,这样我们就能更安心地进入这一天,也会更好地适应忙碌的节奏。
很多心理学、认知科学方面的书,都会建议我们要多使用积极的语言、多舒展眉头微笑、走路时抬头挺胸等等,听起来很老生常谈,像正确的废话。
但同学们仔细回想观看体操比赛时的场景,无论哪一个国家的运动员,上场的第一个动作绝对不是来一个惊艳的后空翻,而是站直站稳,手臂呈“V”字型向上伸展,头也会高高地扬起,摆出胜利的姿态,不难理解,这个姿态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具有增强自信,注入能量的作用,可以让后续的动作更加舒展流畅,甚至超常发挥,做出完美的高难度动作。
它的原理在于,积极的肢体语言可以影响大脑,改变脑内睾固酮和肾上腺皮质醇的浓度,进而影响思维和行为方式。
所以当我们面对比赛或者演讲紧张时,也可以尝试做一些积极的肢体语言来增强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