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镂孔龙纹俎”是在河南博物院参观时偶然看到的,与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云纹铜禁”出自同一处遗址。
1977年,河南西南部大旱,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的丹江口水库水位下降了很多,地势高的地方几乎露出了库底,随之一座春秋中晚期的楚国贵族墓葬群惊世现身。
在众多出土文物当中,就有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件很少见的青铜器——镂孔龙纹俎。
记得中学时候学过一篇文言文,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段——《鸿门宴》,文中有句特别经典的对话,出自刘邦连襟樊哙之口: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那么,你知道古时候的“俎”长什么样吗?
如果没记错的话,语文老师当时讲解“俎”的意思应该是“切肉的案板”,这个答案根深蒂固的在我脑子里记了几十年,还想当然地把“俎”想像成是一块或圆或方的木质器物。
前段时间去河南博物院参观,在那里偶然看到这件叫做“镂孔龙纹铜俎”的青铜器,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古代的“俎”,同时立刻想起樊哙那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经典语录,也想起盘踞在自己脑海里“俎”的样子,简直天差地别。
这件青铜器“俎”呈长方形,有点儿像带四个腿的小桌子,面板略呈弧线形下凹,四角比中间略高且微微上翘,有点像马鞍形状。俎的面板中部和四条腿上,都均匀镂刻着规则的矩形图形,没镂空的部分也布满纹饰。
看到这件文物的瞬间,心中有个奇怪的念头一闪:金属结构的俎,该怎样用同样材质的刀来切割和砍剁肉类?刀不会卷刃吗?
后来听讲解员介绍,这件“铜俎”是古代举行祭祀或者宴飨时使用的礼器,是用来盛放牛羊猪等肉食。
在我的追问下,讲解员进一步解释说古代用来切割肉类的砧板也叫俎,它的材质有木质的,玉质的,也有青铜器的。
在网上查了一下,俎确实有木质和玉质的。
古时的日常生活中,木质的俎应该很常见。对于祭祀活动,普通百姓也是有需要的,但是他们没有使用青铜器和玉的身份,更没有这个能力。木质的俎,在地下几千年的时间,早已化作泥土归于沉寂。
虽然讲解员和网上都对青铜器“俎”有类似的解释,不过对于古人切割砍剁肉类用青铜器这一说法,我还是有些怀疑。
仔细再看看这件青铜器,有没有一点现在流行的户外野餐时烧烤架的感觉?
不知古时候的王公贵族会不会想到肉类烤着吃更加美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