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看原作:
五律·秋天随想
霜染枝头媚,花情醉若牵。
庙堂承玉露,山野有神仙。
喜爱耕田浪,农家袅饮烟。
登高秋色美,心绪染红天。
点评:作者注意到了平仄、押韵、对仗,说明已迈入门槛,初步进入自觉的创作阶段和状态,相信经过一段实践,就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这首习作可取之处在于:激情饱满,用的是诗语,有出彩的句子,如首句和尾联,意境有了。第三联不工、个别字出律应在其次,最大的问题是主题不明确,想说什么没有往一个方向使劲,写散了。
第一句“霜染枝头媚”,分明是在说红叶,这头开的不错,应该顺着这个思路,抓往一个“媚”字去展开,具体的交待“是谁”、“为何”、“怎么样”,但诗题没交待,后面也没有交待,指向不明。如果取第一句,诗题必须改,因为“秋天随想”很抽象,“霜染枝头媚”的对象只能是红叶,恐怕连桂花、菊花都没这资格,因为尾联点明了只有红这一种颜色。所以,诗题不如改为《五律·题红叶》,这样第一句才能立住,如果第一句立不往,这诗就跑偏了,就没法往下做了。
第二句“花情醉若牵”,花情为何物?与红叶有何关系?让人摸不着头脑。律绝讲“起、承、转、合”,“起”的好,“承”没有接住,这诗也没法往下做。按照正常思维逻辑,第二句写“招人魂梦牵”才是作者的本意。
中间两联“庙堂承玉露,山野有神仙。”“喜爱耕田浪,农家袅饮烟。”这与红叶有何联系?力用偏了。律诗的中间两联是对首联的具体展开,一般规律是,一联写景,一联抒情,最高境界是景中有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故,此中间二联应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去展开,抓住一点写深写透,所以,需要重新构思,比如,用一联写:“娇羞如少女,烂漫醉神仙”(具体的一片红叶和满山遍野的红叶,一小一大形成对仗),既说出了红叶“媚”在何处,又具体地回答了为何招人魂牵梦绕;用一联写:“表意能当物,凌寒可傲巅”(红叶的一项具体功能和高尚品格,一低一高形成对仗),既是对上一联的深化,也使整首诗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当然,红叶的美、功能、品格恐怕远远不止这些,这就需要作者展开联想,深入挖掘。
依以上所言,试着修改如下:
五律·题红叶
霜染枝头媚,招人魂梦牵。
娇羞如少女,烂漫醉神仙。
表意能当物,凌寒可傲巅。
欲寻秋色美,心绪已红天。
点评别人的作品,特别是给人改诗,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在此,并非是说此诗非得改成这样,仅是给初学者提供一条创作和修改的思路,以期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另外,因为写红叶的诗很多很多,这样改可能也没有改出多少新意、深意,但起码逻辑上通了。大家觉得如何?不妥之处,敬请作者和诗友批评指正。
2018.10.24于南戴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