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羊冒险记》应该是我读的村上先生的第三本书,记忆有一点模糊,但它的的确确是,读过后,心中总有一种咕咚咕咚的闷哼的第一本。
为了搞清楚是什么在沸腾,是什么要破土而出,前后读了三遍。随着多次解读,羊儿予我的理解是一种意念。
于是心头起意,想写一写自己的寻羊儿冒险,因为刚好手头有只羊儿。他需要什么,我能给予什么?为让成长有迹可寻,不想总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乱乱的大冒险,直觉要捋出小羊的知识体系先。
先找主心骨定基调~寻喜好
一个人要有个喜好,像草木对于阳光的钟爱。转述汪老的某句话,记不住原话但知道,想爱便爱就是了。
我知道天赋藏身于兴趣所在,解码需细水长流中点滴积累。于是极力追踪羊儿的兴趣部落:花艺,软陶,扎染,涂鸦,艺术大联盟,这些是寻找适合羊儿的点,需不断地体验的地方。
我并不是认为越多越好,而是在我认为的有意义的活动中去发现与收获羊儿的兴趣与爱好,聚焦它,然后一门心思的focus,坚持。经过甄别筛选后,从行为逻辑中抽象出具体活动,画画。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33366/a0d98a09f16c4441.jpg)
我确定所以然,但依然会面对为什么?
首先从羊儿各种各样有关于艺术的体验,我鉴定画画是他的喜好。
其次从我的角度,我是想他拥有一副结构的框架去看世界。
再者从他自己的感受,专注并持久的画恐龙是愉悦的。
想想很久很久以前……小羊儿经常让我不停的画恐龙,直到找到他的满意点:身体足够大,脖子尾巴足够长,我才能歇会。
我觉得小羊一直在用提要求,画图像来展现他的思考,一纸一笔……
笔尖划出小羊儿思维的走势,纸张延展想像的无边界,告别提高创造力的虚无。
画着,画着,觉得画画本身就是幸福的事儿,
再加上发现:我的优势就是发现羊儿的优势。
开心到跺脚。
怎么陪着画
回想小羊儿2岁多时对恐龙的感知很强烈,而他的绘画水平又表达不了对这种感知,又听说过早接触线条会扼杀创造云云,困惑中我也只能尽量语言引导,观察特征,一笔一画刻画。
查阅了相关文献,扭转认知,感知线条恰恰是激发绘画技能的一种基本方式。
重点是如何感知
回想我被羊儿逼着画恐龙简笔画时,还原笔尖走线的:大小,粗细,角度,方向,用力程度,不去看已画部分,只关注笔下那一点,不想语言描述,慢慢形成关系,搭建结构,这一切我称为观察与感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33366/cd25155a1fc0e60c.jpg)
这一路的自主证明:羊儿表现的,老师观察的,我体验后发现的,是一致的。没有强扭,是真心喜欢所以长长久久。羊儿的内驱像一匹小马达,带领他突突突的前进。
何为冒险
回到主题,说的是冒险,想想这一路谈的都是爱好之画画,这本身就大大偏离了努力学好语数英的大主线,真心话如果我说的不是真心话,那么它绝对就是一场大冒险。
画画,确实是我给羊图上的第一笔基调,我想他拥有五彩缤纷的童年色彩,一颗绚烂多姿的心灵,他的原生家庭是:自己不懂艺术,但可以让孩子拥有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假使以上的一切都不成立,最起码能让羊儿从小就具有穿衣审美的品味,为这也蛮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