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尤在日常生活中,在某些时刻总会冒出一个疑问,那些设计产品的人有没有用过自己设计出来的东西?
这天,小尤妈妈把口腔诊所赠送的牙膏和漱口水小样放到了洗手间里,小尤就开始试用新产品。打开牙膏封口的时候费了不少劲儿,因为不仅封口的锡箔纸难撕,而且撕下来也并没有用,因为附在上面的薄膜并没有被一同带走,导致管口还是封闭着,小尤不得不用指夹直接扣出一个洞来,才顺利地把牙膏挤了出来。
这样的设计在药瓶、化妆水上也很常见,但不得不说,十次里有五次这类封口不是撕不下来,就是不能整体撕下来,让人不得不暴力拆除或二次手动撕拉,为啥这么常见的设计就不能被改进一下呢?
如果这牙膏的封口是个“常见病”,已经见怪不怪了,那这个漱口水的小样的毛病也异曲同工了,小尤又倒在了撕开口的问题上。小样是速溶咖啡包装类似的长条形,但不同的是,封口处不是锯齿状,而是在一边的封口附近有一条压过的虚线,长度是封口的一半,表示可以从这里撕开。小尤一撕,没撕开,二撕,把虚线处撕开了,但发现并没有打开口子,因为这条虚线处被加强了三道封边,小尤这才意识到原来撕开虚线是打不开的,只是给了一个突破口而已,那只好再接再厉,把另一半封边的地方撕开才行,但是......费了半天力气,封口处牢不可破。“难道自己已经到了如此手无缚鸡之力了地步了?”小尤在原地叉着腰,怀疑了一下人生,最后不得不找了把剪刀把封口剪开,这才算是用上了漱口水。
如果说有些设计是用久了才会发现的缺陷,那这两样东西肯定不在此列,小尤觉得,如果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找一些人试用过,肯定会碰到小尤相同的问题,否则,小尤当天就该买一张彩票了。
在此之前,小尤的脑子里也冒出过这个问题,当时是在拆酸奶的一次性塑料勺的时候。
小尤妈妈买了六盒装的酸奶,附带了六把塑料勺。在喝第一杯酸奶的时候,小尤却拿了六把塑料勺,为什么呢?因为勺子不是单独包装,而是一起被封在了一整个透明封袋里,当时小尤就想:“剩下的五把还要不要?”但当她看清楚透明封袋的构造之后,她又想:“所有勺子还要不要?”因为封袋一头大一头小,只有从勺头的位置撕开封袋才能顺利地把勺子拿出来,这就意味着,破坏封袋之后,把勺子拿出来时,手不得不碰到勺头,而其余的勺子也会整个暴露在外,很难不让人担心卫生问题。小尤忍不住开始吐槽这无脑的包装,从来没喝过自家的酸奶吧?
虽然这些看上去只是些无足轻重小事,但却对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对品牌的印象起到不小的影响,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做的好的不一定会被看到,但坏的可能会被人记忆犹新,例如小尤一看到某个品牌的酸奶,就会想到用不起的勺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