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线性回归实践

线性回归实践

作者: 十曰立 | 来源:发表于2017-09-29 12:25 被阅读123次

    理论部分

    对于最基本的线性回归问题,公式如下:

    X是自变量,也就是我们实际场景中的特征变量,比如我项目中每个时刻芯片的电压,温度,串口状态、串口数据、电流值、功耗、电流波形等等参数;
    θ是权重参数,也就是我们需要去梯度下降求解的具体值,(我们拿一堆的数据来拟合出最佳的θ[误])用数据拟合h(x),通过最佳的θ,得到最佳拟合曲线hθ(x),然后在预测的时候就只要直接用这个公式就好了。
    梯度下降时,你如何评估你最新的参数是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修正的呢?我们引入损失函数,直观上理解就是我更新一组参数后,你效果必须是越来越好的,误差也是越来越少的。

    注意:是最小二乘误差的哟,也就是m个样本每个都要计算一次样本(在当前的θ参数下);前面的1/2是为了求偏导时消除系数的。

    ps. 为什么用最小二乘作为误差函数呢? 答案在这!知乎上解释的很透彻了。
    简单来说就是前提假设是高斯分布,因此化简(见上述链接)后就是最小二乘,而高斯分布是大自然里很自然的一个属性,遵天道。

    这是直观化的梯度下降图示:

    图片来源百度

    梯度下降更新权重参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损失函数求偏导数:


    梯度下降标准数学推导

    求完偏导数以后就可以进行参数更新了:



    上面公式中的alpha就是下面图中的步长lamda:
    学习率参数

    总结:理论上是先求得误差函数,然后误差函数对参数θ求偏导,求得后再更新参数就好了


    实践部分

    深度学习的核心理念:输入,然后设定期望的输出,找到二者的相关性。


    最小二乘:

    我们先猜测函数的位置,然后平方其误差,重新做出猜测,以减少平方误差的和。这是线性回归的种子。


    #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
    #在当前给定的参数a,b下计算所有误差值的平方和并取均值
    # ################################################################################
    def compute_error_for_line_given_points(b,a,datas):
        totalError = 0
        for i in range(0,len(datas)):
            x = datas[i][0]
            y = datas[i][1]
            totalError += (y-(a*x+b))**2
        return totalError/float(len(datas))
    
    print compute_error_for_line_given_points(1,2,[[3,6],[6,9],[12,18]])
    
    

    总结:这里讲了如何求误差函数,当然这里求的是最简单的一元变量。在一个给定参数情况下计算整体的平均误差值。


    梯度下降:

    比如下面这个函数,我们知道在极小值左边导数是小于0的,右边是大于0 的,同时越靠近极值点导数绝对值越小(可理解为梯度很小)。

    •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思考:首先我随机选择一个x点,然后计算其导致,假如小于0我就往右挪动一点,大于0我就往左移动一点,最终总会挪动到极值点处的;
    • 这其中需要思考的是:移动步长多少为好呢?太大了不收敛,太小了时间花销大;既然无法确定,那么我们就定一个超参数嘛,让这个值(就是上面参数更新公式中的alpha,也就是下面代码中的学习率)手动来调,多调几次就知道了嘛(目前阶段这样做无可厚非嘛)~
    current_x += -learning_rate*slope_at_given_x_value(previous_x)
    
    ################################################################################
    #http://mp.weixin.qq.com/s/8as8ai5W0RlLOhHT6sswjA
    #梯度下降
    ################################################################################
    current_x = 0.5 #启动点
    learning_rate = 0.01#学习率
    num_iterations = 10 #迭代次数
    #这个是斜率
    def slope_at_given_x_value(x):
        return 5*x**4 - 6*x**2
    #整体表达的是一个移动的概念,往“城市”中心移动(基于斜率)。
    #也就是我选定一个初始点,然后看这一点的斜率值,在极小值点左边是斜率小于零,右边是斜率大于零,
    #因此我们随机选择一个点后,把当前点加上一个趋势,在极值点左边就加,右边就减去,这样不断迭代就好了。
    for i in range(num_iterations):
        previous_x = current_x
        current_x += -learning_rate*slope_at_given_x_value(previous_x)
        print(previous_x)
    print "the local minimum occurs at %f" % current_x
    

    这里可以把x看作是梯度下降里面的参数,假设只有一个参数时的情况,属一元变量。

    总结:可以将上述的slope_at_given_x_value(x)函数看作误差函数,然后这里讲了如何求导误差函数的极小值,当然也是在一元变量的情况下做的。


    线性回归:

    通过组合最小二乘法和梯度下降法,就可以得到线性回归。

    ################################################################################
    #最小二乘法 + 梯度下降 == 线性回归
    ################################################################################
    #price of wheat/Kg and the average price of bread
    wheat_and_bread = [[0.5,5],[0.6,5.5],[0.8,6],[1.1,6.8],[1.4,7]]
    
    def step_gradient(b_current,a_current,datas,learningRate):
        b_gradient = 0
        a_gradient = 0
        N = float(len(datas))
        #这里是把所有的数据集的误差值求出来,然后
        for i in range(0,len(datas)):
            x = datas[i][0]
            y = datas[i][1]
            b_gradient += -(2/N) * (y - ((a_current*x + b_current)))
            a_gradient += -(2/N) * x * (y - ((a_current*x + b_current)))
        
        new_b = b_current - (learningRate * b_gradient)
        new_a = a_current - (learningRate * a_gradient)
        return [new_b,new_a]
    
    def gradient_descent_runner(datas,starting_b,starting_a,learning_rate,num_iterations):
        b = starting_b
        a = starting_a
        for i in range(num_iterations):
            b,a = step_gradient(b,a,datas,learning_rate)
        return [b,a]
    print gradient_descent_runner(wheat_and_bread,1,1,0.01,100)
    

    因为是一元变量的线性拟合,所以拟合函数是y=ax+b,需要求的参数是a,b;

    自变量(特征)={x};只有x一个。
    参数θ={a,b};两个参数需求解。

    因此我的梯度下降是这样做的:首先把a,b参数初始化为0,然后由于已知拟合函数形式了,因此直接代入偏导函数求参数:

    梯度下降标准数学推导
    对应代码为:
    b_gradient += -(2/N) * (y - ((a_current*x + b_current)))
    上面的2是因为我们定义误差函数的时候是没有加1/2的,因此这里求偏导后有个2(2次方),同时求得是整体的平均误差,因此每个误差前面乘以个1/N。
    a_gradient += -(2/N) * x * (y - ((a_current*x + b_current)))
    分析同上,但是这里多乘了个x,为啥?因为梯度公式本来就是这样的啊!那个b_gradient因为是常数项,即x的0次方(特征1)所以直接是1了,省略;而这个是x的1次方(特征2),因此直接按公式将这个特征乘以就好了。

    总结:对比之前的那个一元变量的导数(斜率)可知,这里的偏导思路跟那是一样的啊,目标就是更新参数,而参数的更新就是偏导嘛(导数咯),偏导就是上面一元函数里面的斜率嘛,这么对照着直接理解的话就可以知道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围绕某一个参数变量求导数(当然数据量多的时候求导数的平均值),然后不断修改之就好啦~


    三种梯度下降方法

    【资料引用来源】
    一般线性回归函数的假设函数为(x是一些特诊变量):

    对应的损失函数为(这里的1/2是为了后面求梯度计算方便):

    批量梯度下降法(BGD)

    我们的目的是要误差函数尽可能的小,即求解weights使误差函数尽可能小。
    首先,我们随机初始化weigths,然后不断反复的更新weights使得误差函数减小,直到满足要求时停止。
    这里更新算法我们选择梯度下降算法,利用初始化的weights并且反复更新weights:

    这里代表学习率,表示每次向着J最陡峭的方向迈步的大小。为了更新weights,我们需要求出函数J的偏导数。首先当我们只有一个数据点(x,y)的时候,J的偏导数是:
    则对所有数据点,上述损失函数的偏导(累和)为:

    再最小化损失函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反复的更新weights使得误差函数减小,更新过程如下:

    那么好了,每次参数更新的伪代码如下:

    由上图更新公式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每一次的参数更新都用到了所有的训练数据(比如有m个,就用到了m个),如果训练数据非常多的话,是非常耗时的。
    下面给出批梯度下降的收敛图:

    随机梯度下降法(SGD)

    由于批梯度下降每跟新一个参数的时候,要用到所有的样本数,所以训练速度会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加而变得非常缓慢。随机梯度下降正是为了解决这个办法而提出的。它是利用每个样本的损失函数对θ求偏导得到对应的梯度,来更新θ:


    更新过程如下:

    随机梯度下降是通过每个样本来迭代更新一次,对比上面的批量梯度下降,迭代一次需要用到所有训练样本(往往如今真实问题训练数据都是非常巨大),一次迭代不可能最优,如果迭代10次的话就需要遍历训练样本10次。
    但是,SGD伴随的一个问题是噪音较BGD要多,使得SGD并不是每次迭代都向着整体最优化方向。
    随机梯度下降收敛图如下:

    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出SGD迭代的次数较多,在解空间的搜索过程看起来很盲目。但是大体上是往着最优值方向移动。

    小批量梯度下降法(MBGD)

    我们从上面两种梯度下降法可以看出,其各自均有优缺点,那么能不能在两种方法的性能之间取得一个折衷呢?既算法的训练过程比较快,而且也要保证最终参数训练的准确率,而这正是小批量梯度下降法(Mini-batch Gradient Descent,简称MBGD)的初衷。
    我们假设每次更新参数的时候用到的样本数为10个(不同的任务完全不同,这里举一个例子而已
    更新伪代码如下:


    三种梯度下降方法的总结

    1. 批梯度下降每次更新使用了所有的训练数据,最小化损失函数,如果只有一个极小值,那么批梯度下降是考虑了训练集所有数据,是朝着最小值迭代运动的,但是缺点是如果样本值很大的话,更新速度会很慢。

    2. 随机梯度下降在每次更新的时候,只考虑了一个样本点,这样会大大加快训练数据,也恰好是批梯度下降的缺点,但是有可能由于训练数据的噪声点较多,那么每一次利用噪声点进行更新的过程中,就不一定是朝着极小值方向更新,但是由于更新多轮,整体方向还是大致朝着极小值方向更新,又提高了速度。

    3. 小批量梯度下降法是为了解决批梯度下降法的训练速度慢,以及随机梯度下降法的准确性综合而来,但是这里注意,不同问题的batch是不一样的,根据实验结果来迭代调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线性回归实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xv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