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总算是把朋友圈关闭了。
这几年,刷朋友圈几乎成了我每次拿起手机后的第一反应,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无意识动作——我脑子里没想刷朋友圈,结果我的手已经不自觉的点开了。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无聊的时候会在朋友圈里闲逛了一圈又一圈,结果翻开翻去,也没啥收获,要不就是微商卖货的,要不就是晒娃晒幸福的,朋友圈可不管你需要什么,总是会一股脑的把你想看的,不想看的通通塞给你,我们刷来刷去,过了好几遍,其实最终什么都没记住,要说朋友圈偶尔也会有一些信息技术贴或正能量什么的,但多数时候出现的概率极低,与其为了这些偶尔一现的东西,还不如抽出时间自己去关注,去收集信息,所以总结来说,朋友圈作为一个社交媒体,在上面浏览信息就是一种浪费时间。然而为什么我们还是愿意一刷再刷,明知道它对我们没什么营养却还是停不下来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的大脑对于获取信息的需求。现在的人大多数都很宅,平时没事也不出门,刷刷朋友圈就知道身边的朋友在干嘛,有时还会刷到一些搞笑的,好玩的甚至之前从来不知道的讯息,很好的满足了我们的猎奇心理,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人是不可能离开各种信息的,于是刷朋友圈就成了一个快速获取信息的渠道,方便,快捷,知道别人在干嘛,掌握外界的讯息,给我们一种极大的安全感。所以为什么说现在的人离开了手机就会感觉到焦虑,因为他们觉得失去了与外界的链接。
2.内心需求与社交存在感。回想一下,我们刷朋友圈,当每次看到“与我相关”的消息时,是不是内心有小小的波澜起伏,然后迫切的点开,即使是别人一个小小的点赞,也让我们的内心感到满足,所以,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你发了一条朋友圈之后,刷朋友圈的频率会更多,因为你并不是单纯发给自己看的,而是希望这条朋友圈能被别人看到,并且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最好是有点赞,有评论,这一点,很好的满足了我们内心渴望与别人建立连接的情感需求,所以,我们总是希望通过朋友圈,让自己看上去获得一些东西,不论是物质上的,还是情感需求上的。试想一下,如果你做的某件事和自己完全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你还回乐此不疲的去做吗?
3.作为一个社交平台,人在这里有足够自由。纵观朋友圈历年的变化,从刚开始的自拍狂魔霸屏,然后到我这种普通人吐槽感慨碎碎念,再到一波又一波的微商,还有最近几年兴起的的朋友圈打造,利用朋友圈吸引人脉赚钱,朋友圈充满了商机和可能性,只要你想,朋友圈便会接纳,它足够包容,大家只需要各取所需便可,所以,只要你想,便可以做你想做的。
朋友圈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利用的好,我们会从中受益,比如那些有生意头脑,对商机嗅觉敏锐的人,或许是有心将朋友圈打造为个人名片的人,充分利用好平台的资源和人脉,不失为提升个人形象的好办法。然而,绝大多数人都像是看客一般,来逛逛,打发打发时间就过去了,获取了一点点的碎片信息就拍屁股走人,大脑获得了短暂的快感和满足,但最终什么都没留下,所以,与其被鱼龙混杂低质量无营养的朋友圈偷走时间,还不如静下心来从中抽离,学会让自己沉浸式学习和深度思考,写文章,做运动,听音乐,看电影和冥想,都是不错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