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素材】《心里抚养》
【作者】李玫瑾
【标题】心理抚养重在养心
【输出者】瑞秋
001心理抚养重在养心
内容: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时倾尽所有抚养,然而到头来孩子非但不感恩还充满抱怨,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是因为他们只养大了孩子的身躯,没有认真去养育孩子的心灵。
002养人养身容易养心难
内容:很多人从没有意识到婴儿有心理上的需要,认为早期只要喂喂奶就足够了,其实大错特错。这时候有人就提出疑问了:一岁以内的婴儿除了哭闹、吃奶就是睡觉,这个时候怎么能够教育呢?这个误区在于,人们一直以为“育”就是用嘴巴给他讲道理,却忽略了可以通过动作和各种接触来进行,即“养”的过程本就是育。现在很多宝宝从出生就开始各种早教了,其实并不是灌输各种知识,而是让宝宝通过眼、舌、耳、鼻、身来与外界进行联系,它们的作用就是接收“心理营养”。
003成年后的心理困扰源于心理抚养的匮乏
内容:很多人到成年后发现,自己经常被某种心理问题困扰,甚至会影响生活或工作,这种心理上的困扰往往与他们的过去和经历有关。情感抚养可以决定人性,决定人的情绪、性格、言语表达,还会影响他的认知方式和亲社会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
试想,人在最初接触这个世界时,他身边缺乏来自人的情感陪伴,相伴他的只是寂静和一堆无生命的玩具,他怎么能发展出人性呢?
004情感心理抚养必须是无暇的爱
内容:婴儿来到世上,没有任何的自我保护能力,看护他是一个非常辛苦熬人的过程,需要抚养人极大的耐心和真心。那么这个一对一、稳定而令人放心的抚养人非妈妈莫属了。因为妈妈是这个家庭、社会范围内最具有抚养资格、最令亲人放心、也是孩子最熟悉、愿意贴身的人选。然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案例让我们明白了,真的要放开手去爱孩子,给予他足够的情感营养,用你的身体、笑容、声音、拥抱去表达爱,而不能假手于人,那是被偷工减料的心理营养。
所以,一个人的情感抚养发展取决于他生命的第一年,是否在抚养中拥有出于真正的爱而给与足够耐心、细心、宽容,甚至小小的纵容!
005遵循养育自然之道
内容:对人类而言,一对一的亲自抚养,满足依恋需求的过程不可简化,不可或缺,也不宜替代,人类繁衍有着自然之道。
哈洛的代母实验表明,缺乏真实的母爱,猴子的后代就不会拥有正常的心理表现和能力。母爱是所有哺乳类动物的天性于阗之。人类不能太自负,无论遗传基因还是养育之道,凡是符合自然之法就一定是最好的。
006脾气的心理抚养是及时到位的照应
内容:一个成年人脾气暴躁,大致可以判断他在一岁之内的心理抚养是贫困的。
试想,几个不同的婴儿睡醒时的反应以及睡醒后是否能得到及时的回应和安抚,这种不同的身体记忆会导致孩子长大后脾气的不同。如果一个初生儿在生命最初的日子里拥有的都是痛苦的身体记忆,会让周围神经系统中自主神经系统(主管内脏)形成痛苦记忆。这种养育方式超过三个月,只要内脏不舒服,伴随着一定是与哭喊相似的吼叫,还有四肢愤怒表达。
007“哭着长劲”的抚养方式对吗?
内容: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也经常会听到老人有这样子的话语,我是持有疑问态度的,直到看到作者的观点,给我答疑解惑了。
任由孩子大哭,顾不上安抚或者是故意不安抚,这种哭声确实长劲,长出来的全是蛮劲—暴脾气。越是暴躁的人,他们的力量只会表现在外部的粗鲁和蛮劲上,且在急躁或者暴躁的时难以做出来最好的理性判断,自己痛苦也伤害了别人。所以,我们要努力改变以往那种粗放型的教育方式,要养性情平和的人。
008言语抚养最抚人心
内容:你说孩子那么小,能听得懂妈妈说的每句话吗?我们猜,这就像学外语的人听外语,能听到声音却不知所云。所以,妈妈这时所有话语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废话”,正是这种废话传递着绵绵不断的爱意,这种爱的唠叨是婴儿时期心理发展的重要营养,孩子除了吃喝拉撒也非常需要这种刺激,不都说最好胎教莫过于爸爸妈妈的声音,而不是内容!
正是有了这种唠叨的声音,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会匮乏,成年后荷尔蒙旺盛也可以获得爱和满足,不会出现心理扭曲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009心理抚养影响人的认知
内容:如果说认知能力取决于智力,那么认知方式则主要取决于后天与人互动形成的亲社会行为(即善良),这种现象在读书时班级出现的各种人才就能说明问题。
这看似是性格问题,其实是与他的家庭抚养背景密切相关。比如说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爱说话的孩子与沉默安静的孩子各有所长。这也告诉我们孩子是多样的,父母不能仅凭分数取判断孩子有无出息,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里抚养,这也决定了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010、孩子观念的来源
内容:观念是记忆的一幅画面,常常表现为一闪而过的想法,也就是观到的同时形成的念,看到的同时形成的想法。那么,一个人的观念从何而来呢?那一定是他从小耳濡目染、见闻队夺得情景,听到最多的声音,一遇到事情就唠唠叨叨的扶养人。不要看孩子小,他遇上的每件事情都可能会深深的印在脑海中,这也是三观的起点!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于某些事情的在意、坚持、强调,都会成为孩子未来的观念,成为一个人一生中最早的观念。
观念往往体现了人的内心和行为的界限,甚至是底线,缺乏好的观念的人为人处世时往往没有界限和底线。所以说,观念决定人的行为好坏,有时还涉及人品优劣。所以,作为扶养人的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这一部分!
我是瑞秋,世界纷纷扰扰,想把复杂的生活记录下来,品味当下的每分每秒,抓住身边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