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还在办公室讨论工作,突然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武汉电话,疫情期间稍有点紧张。忐忑接听居然是意外惊喜!对方说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咨询了一下我的文章是否还投别处,得到我否定回答后,说我的文章已经被录用,因为编辑部还没上班,录用通知要5月后寄了。挂完电话,幸福的感觉瞬间充满全身。激动之余写下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回忆整个投稿过程挺不容易的。去年7月利用暑假开始写作,整个假期基本没有休息,几个作者轮番修改又花了一个月,十一假期过后用最传统的方式投稿(快递纸质版论文),然后就一直在等,中间没有任何信息。今年寒假前,实在忍不住打了个电话,告知已经送审但一直没返,要到寒假后了,心想对方也在大学,放假是正常,心就放下了。没想到假期期间疫情爆发了,全国人民齐心抗疫,自动隔离。编辑部就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他们的情况更严峻。果然回学校后一直联系不上编辑部,心又悬起来了。不过很快编辑部通过公众号推送了使用电子邮箱投稿的声明,试着给邮箱发了询问邮件,不久编辑部回复需要重新提交电子版,按要求发过去后,又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焦虑,紧张……直到今天接到电话才算结束。感谢编辑部老师辛勤的工作!
做为一名从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能在这种级别期刊发表一篇文章实属不易。需要在工作中多阅读、多思考、多总结、多练笔。为准备这篇文章光前期相关的总结报告、申报材料就写了不下5本。但确实应了那句话,你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付出总会有回报。
从工作经历来看,高校工作者因为很多都是非高等教育专业,毕业后就直接到高校工作,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训练,如果单靠工作历练来形成高教思维和知识体系是非常困难的。以前有个刚工作的同事,工作非常努力,整天都忙工作,感觉时间利用很充分,但就是没想到写文章。有天好心提醒他评职称需要写文章,他才认真地和你讨论这个事情,从意识上就没有这个概念!后来这个过程就可想而知了,基本是一直督促一直改才发表的。
写在最后,推荐一篇文章《如何开展师幼互动研究工作》与大家分享,“师幼互动”是一个教育研究主题,文章以该主题完整讲解了一个教育研究的主要过程,从如何梳理理论脉络,总结政策沿革,撰写研究综述,定性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的总结,甚至连论文撰写工具都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基本上在日常工作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在文章中都能找到答案,非常值得一读。
写下此文与大家共勉,愿大家在自己职业发展道路越走越顺!
更新:2020-04-28,“中国大学教育”公众号推了同济大学张生的文章《C刊从此逝,诗酒寄余生》,读完非常有收获,为C刊奋斗的师生们提供精神食粮,特增加分享。
如果有帮助请给文章点个赞,您的支持让作者更有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