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阴 22-30℃
好事必经多次挫折。
本来20号是要送侄子去县里上学的。出发前,想着还是提前与校长联系一下,万一有什么情况,好有所准备。
电话打通后,问了他入校的流程,又咨询:省外来的学生,入校有什么规定?
“学生是从省外来的吗?”他问。
“是的,从西安回来的,低风险地区。”
“做核酸了没有?”
“带着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下火车后,又做了落地核酸,也是阴性。”
“市里对省外来客是怎么要求的?”校长好像并不清楚防疫政策。
“市里要求是低风险地区三天两检。”
“那今天你们别来了,等三天两检结果出来后再来。”
不去也好,再进一步整理一下侄子上学要用的东西。等周一女儿休息,还可以让她带着弟弟在市里好好玩玩。
昨天,三天两检的结果全部出来了。备用药、零食、日用品、学习用品......给侄子准备的行李物品也都收拾的差不多了。我给校长打电话,他没接,我发了短信,告知核酸结果。
今天上午八点,又打电话,校长接了,问完情况,告知我具体去哪里去找他。
父亲第二次化疗最后一天治疗,他说自己全身没劲走不动路,不想坐地铁了,让妞爹开车送他和母亲去医院。
去医院,差不多也算顺路,拉着侄子的行李,先把父母送到医院,然后直接去县里。
目的地并不远,走快速通道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在学校门口给校长打电话,说已经到了。他让我一个人进去办手续,然后带侄子到新校区报到。
门岗保安拦住了我,要求出示核酸阴性证明。我没有,妞爹也没有。
只好换做侄子自己进去,他有些怯生生的。我把学费交给他,又告诉他,见了校长怎么称呼,怎么说......
侄子在校长的门口给我打了电话,声音小的像蚊子哼,把见了校长该怎么做又问了一遍。到了校长办公室,他又打了两次电话,询问一些表格内容该怎么填。三通电话打完,电话静默了。
我在校门口焦急的等待,一眼不眨盯着从正对大门的办公楼里出来的人。
侄子的身影终于出现了,他低着头,边走路边看手机。抬头发现我在大门口,他蹦跳着快走起来,红色的入学通知书随着他走路的频率和起伏上下飞扬。
“姑姑,给!”他把通知书交到我手里。
“校长怎么说?让到新校区找谁?”我问。
“......校长说......校长就说让去那个校区。”侄子迟疑了一下说。
“让去找谁记住了吗?”我问。
“让去找......”侄子压根没记住校长的话。
我只好又给校长打电话,原来是到新校区找教导主任报到。校长把教导主任的电话号码告诉了我。
小事都掉链子,我现场教学,把侄子教育了一番,让他做一个有心的人。
快到新校区时,电话联系教导主任。他问都带哪些东西来报到。
“带了打印好的24小时核酸证明、行程码、健康码、学生防控健康档案、中考成绩单。”
“承诺书带了没?”
“没有,想着学校有制式的,签字就可以,所以没写。”
“要写一个,家长和学生签上字。”
“好的。”
“行程码上显示的是什么?”
“行程码是绿色,显示西安和咱们这里两个城市。”
“学生是从西安回来的?今天落地是第几天?”
“第四天。按照市里三天两检要求,做完检查才过来的。”
“你回去吧,待够七天,等行程码变成一个城市再过来。”
“那......”
“我们这里是学校,人多,疫情防控不能有一点放松。”
“理解理解。”
“等码变了,再联系。”
“好的好的,另外请问一下,如果孩子一直在家,需要看点什么学习资料?这一周都不上课,会不会跟不上进度?”
“这一周都是军训。”
“军训到什么时候结束?”
“29号。”
“知道了知道了。主任再见!”
新校区的门口不时有车停下来,新同学们背着大包小包,经过门岗的登记检查,再往校园里进。家长要想进入校园,也必须持24小时核酸证明。
妹妹打电话说父亲输完液了,今天可以出院,正在办手续。让我们返回时,去医院把父亲接上一起回家。
一波三折,校门难进,我们带着侄子打道回府。
行程码上只显示一个城市,从落地算起,需要七天的时间,周末,码应该能变过来。
侄子接了一个电话,只听他说:“......没进去,行程码上变成一个城市才能去,正往家走呢,嗯,嗯......”
“是你爸爸吗?还是妈妈?”我扭头问。
“是我姐姐。”
“哦,姐姐下课了吗?”
“她说刚下课。”
一下课就联系弟弟,记挂着弟弟的事,女儿真的长大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