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群里发的一个截图,上面是某高校的开学通知,毕业生将在六月开学,开学参加毕业典礼。很明显是谣言,可是群里还是热火朝天的讨论起来,吐槽、哀叹比比皆是。可是只要仔细想一想,毕业生后期大量的工作需要在校期间完成,怎么会这么晚开学,再说,疫情如今也在慢慢好转,开学在即。为什么还是会相信所谓的“消息”?
流言的定义是未经证实的,在特定的传播渠道中演化而成,并广泛传播的消息。互联网将传只是统的口头传播转变为人际与大众传播的结合,在快速开放的渠道中,裂变式传递。如果说流言可真可假,而谣言则完全虚假,谣言有不同的分类,有意无意,针对普遍,破坏性无害型等等不一而足,可有一点,它们的出现总会带有主体意图,只是或大或小。
谣言缘起于信息交流的间隔,因为客体对于信息的未知,自觉处于被动的告知地位,而对于关切信息的未知,也是急于获取信息的原因。社会的不稳定,让正常的传播渠道关闭,或者失信于人,而非正式渠道开放,以救世主的身份救人于水火,归因理论恰如其分的说明了大众的感性远胜于理性,情感的驱动让谣言加速传递。
这次疫情为谣言传播提供了不稳定的社会环境,恐惧中的人们面临的是关系生命的话题,没人置身事外,也没人会放过任何的“土方子”,各种神药出现,各种防治方法推送到面前,即使是理性的人,也会在集体的恐慌中盲目跟风,也就是“第三人效果”。
这时如果媒体没有合理的引导,权威部门没有合理是解释,相关组织没有合理的信息透明制度,那么只会助长谣言的成长。卫生医疗类的信息传播本就带有专业性和密切性,需要科学准确的信息支撑,及时公开的报道跟踪。
谣言出现,是社会发展形势的映照,是社情民意的前端表达,事后及时辟谣当然重要,但是如果前期能够做好信息公开透明,报道多一点审核考察,用权威解读疑惑,谣言也不会滋生蔓延。同样,谣言发生后,追根溯源打击恶意者是一方面,而对此的反思也不可忽视,背后的微风之意不可不究,防患于未然远胜于亡羊补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