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记录日常的琐事。
晚上突然脑子里频繁、重复地冒着几个字“今天不想写”,“今天不想写”感觉很熟悉,下一句是啥来着?隐约记得自己之前在文章中写过,于是去搜索,果然,去年9月4号的一篇文章《写下去》就是一篇关于「不想写的时候怎么办」的文章,拿来再读,觉得写还挺有趣,真是一个善于给自己打鸡血的人啊。欢迎点击标题阅读。
最近走步通常都用3km/h的配速,边走边看会儿纸质书,偶尔会切换到3.5的配速,再往上切就觉得太快了。晚上用6km/h的配速走了半个多小时,边走边听了一段辉哥的语音分享。听完后把配速切换到4.5,边走边看得到,这时觉得,4.5的配速真是太慢了。你看,做事的顺序有时候决定了我们对事情的感知。先做容易的事,再做困难的事,困难的事会显得比它本身的难度更大;可先做困难的事,再做困难降级的事,那困难降级的事却像一件格外轻松的事。
这一点其实挺有感触,就好比工作了一天,回家后再看看书有时也有难度。但如果我回家先做一件有难度的事,比如写完文章,再去看书,就总会觉得看书很愉悦。
今天纯属在记录流水账。当我承认自己依旧总会写不出、写不好的时候,就不会有过多心理负担。无法保证每天都处于兴致极高的状态,无法保证每天都能有新的思考启发,那就允许有时候的不作为。尤其写作更不应该有负担。写的好的时候,能给别人一些零星的启发或激励,很好;写的不好的时候,让别人看到原来他人也有状态不好的时候,因此受到另一种类型的鼓励,也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