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流传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它以高超的表演艺术和拥有众多名角、名剧目而成为中国戏曲的杰出代表,饮誉世界。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通称皮黄戏。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调班社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同时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融化、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为“京戏”。
京剧经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程式。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皮为主,称为“皮黄”。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武术技巧,多用虚拟动作,节奏感强,技术高超,唱腔悠扬委婉,念白也具有音乐性,形成了中国戏曲“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表演艺术体系。
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又各有细密的分工。京剧的服饰有它独特风格,色彩艳丽,描龙绣凤,质量考究。京剧的化妆,生旦浓妆重抹,净丑勾画各种脸谱,以表示忠奸善恶。
京剧剧目过去以演历史故事为主,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有三国戏、列国戏、水浒戏、杨家将戏等,如《将相和》《宇宙锋》《群英会》《空城计》《三岔口》《野猪林》《贵妃醉酒》等;现在还创作演出了一大批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
20世纪初,京剧风行全国。由于地区和艺术风格不同,形成了“京派”与“海派”,群星灿烂,名角如云。在北京,先后涌现了“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和“四大须生”等;在上海,出现了小生俞派、老生麒派、武生盖派等。
自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第一次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团频频出访,对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