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04427/e5c8b53e40485d6d.jpg)
“我妈好像没朋友”,这个话题在小红书上成了母亲节的大热门,一则几十字的笔记下面点赞近三万,评论过千。
这个话题引起广泛共鸣,说明没朋友的妈妈们为数众多。
我妈妈也没有朋友 ,她唯一的社交活动,就是偶尔下楼与邻居老太太们聊几句天气、子女,养生。除此之外,她的世界里只有家人。
是的,我的妈妈也没朋友。
若干年后,我儿子是不是也会说,我妈妈好像没朋友?
在社会中生活的妈妈们,为什么没有朋友呢?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社会身份的缺失。现在七十岁以上的妈妈们,很多都是做了一辈子家庭妇女,生活圈子只有丈夫和孩子,缺乏结交朋友的机会。
性格原因。性格内向,甚至社恐,与人交往感觉心累,逃避社交活动,于是就没有朋友。
时间精力全放在了家庭上,自我意识薄弱。很多女人尽管有职业,有工作,但成家有孩子后,精力时间转向家庭孩子,腾不出时间再去结朋友,緍前的朋友也渐行渐远。
个人魅力缺乏。如果一个人,她或者拥有令人羡慕的专业技能,或者兴趣爱好丰富多彩,总是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也就是极具魅力,这种魅力促以吸引他人向她靠拢。即使她内向,在交际上稍嫌被动,她也会有朋友的。反之,一个乏味之人,如果再不积极主动,就难免没朋友了。不管是异性朋友,还是同一性别的朋友,我认为都存在着彼此吸引这一共同特点。
现在有一个很盛行的观点: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独处很有必要,但如果过度宣扬独处,过度美化孤独,真的好吗?毕竟人是社会动物,适当的社交活动有益于身心,也是补充能量的一个来源。另外,一个朋友就是一个窗口,一个窗口就是一个新世界。一个人的新天地,往往是朋友打开或者引领的,交朋友有利于个人发展。
我的性格也属内向型,在社交上不主动,甚至还有点社恐,但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我身边一直有几个聊得来的好朋友。但是随着年岁增长,我会不会也渐渐失去了这些朋友?我有这个担心。
在《五十岁,我辞职了》这本书中,作者也有同我一样的担忧。辞职后,她与同事渐渐疏离,以往业务往来建立的关系也不存在了,况且她一直独身,没有家庭,孤家寡人的担忧尤甚。于是,她给自己提了一个要求,时时提醒自己主动结交新朋友,澡堂、图书馆等此类公共场所,就是她交朋友的好去处。
如今的中年人,若干年后,有可能子女不在身边,有可能伴侣先自己而去,到那时,假如身边尚有二三好友,暮年晚境中彼此慰籍,就是万分难得的温暖。
《五十岁,我辞职了》中,关于孤独与交友的思考以及采取的对治措施,带给我警醒和启发,我决定要像储存养老金一样储存朋友,储存朋友也要未雨绸缪。珍惜现有的友谊,同时尽量增添新朋友。
希望我儿子到时候这样说,我的妈妈有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