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理财投资简友广场基金理财
2023年基金投资布局:消费、医疗、半导体、港股、金融、军工、房

2023年基金投资布局:消费、医疗、半导体、港股、金融、军工、房

作者: 蚂蚁不吃土 | 来源:发表于2023-01-15 20:58 被阅读0次

    市场就像上帝一样,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但与上帝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巴菲特

    2022年上证指数下跌15.13%,深证成指下跌25.85%,创业板指数下跌29.37%。

    除一些重仓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基金取得了较好业绩外,其余基金业绩很一般,相信很多小伙伴的基金收益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也是基金亏损的原因之一:市场大环境不好,基金普遍下跌。

    相较于2022年市场普跌,可选投资范围较少,我认为可以对2023年的投资相对乐观一些,很多行业都有机会,至于这些行业是否可以持续全年还是各行业结构性领涨,无法确定。

    总的来说,今年行情优于去年机会大于风险,可以乐观,但不要盲目乐观,还需抓住趋势所在行业。

    当前市场分析

    还记得扰动2022年市场的因素吗: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中美关系,国内疫情反复、经济下行,部分行业估值过高。

    我曾说过:

    “上面几个问题只要有一个突然转好,都是大利好,但是你觉得容易吗?或者期间有政策上的大利好也可。”

    现在这些利好真的来了,其中最重要的我认为有两个:国内疫情政策的优化调整、美联储2023年加息步伐预期放缓

    其实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在防疫政策、房地产政策、互联网平台等政策的支持下,外部叠加美联储加息节奏预期放缓,这些都导致了近期相关板块的上涨。

    对于今年市场走势,多数券商、基金经理都很乐观,也有专业人士喊出了‘牛市到来’的呼声,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看一下各家券商或是基金经理的研报观点,几乎所有板块都有人看好,管理医药基金的经理看好医药,管理白酒的基金经理看好白酒,管理新能源的经理看好新能源,他们总是这样,遗憾的是他们左右不了市场。

    投资时要有自己的观点,难不成要听他们的各个板块都要雨露均沾?毕竟到时候亏的不是他们的钱,他们也不是靠自己买基金赚钱的。

    各研报对当前市场乐观的主要依据:无非就是去年扰动市场因素的改善

    另外就是,这些扰动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力也会逐渐钝化,边际效应递减,各种利好政策下,经济复苏预期改善,投资者信心、风险偏好也将逐渐提升。

    依据概括如下:

    ①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增强了对经济复苏的预期。

    当前,第一波感染高峰已过,后期即使有疫情感染高峰(一定会有的),对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但伴随药物研发使用、疫苗接种形成的群体免疫以及对疫情应对经验的丰富,疫情影响将会逐渐钝化,我们总得去适应: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

    ② 美联储加息节奏预期放缓。

    ③“俄乌冲突”影响边际效应减弱。

    ④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逐渐减弱。

    ⑤A股机当前估值处于合理水平,配置价值提升,最近外资回流态势也说明了这一点。

    可能风险:

    ① 美联储加息超预期。

    ②疫情反复导致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出现新型影响较大的毒株。

    ③‘俄乌冲突’扩大。

    投资中控制节奏很重要,不要刚开始就把资金打光了,有些人可能错过了前段时间涨幅巨大的基金,现在又迫不及待的追高买入,要知道即使牛市中基金也不可能一直上涨,总会有波动的,市场从不缺机会,关键机会到来时,你手里要有资金。

    你永远不知道市场何时会送给你一只‘黑天鹅’。

    做好资产配置

    我们要用资产配置的观念来理财,在进行风险投资之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资产配置,不要一味地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风险。

    总有人擅长好了伤疤忘了疼,选择性遗忘市场行情连续下跌时自己的窘态,理财是让生活变得更好,而不是给自己添堵的。

    对于基金理财来说,只要你做好了资产配置不因市场大跌吓破胆或者急用钱而割肉,你的账户就真的是一堆数字。

    每种资产配置比例因人而异,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下,稳健资产与风险资产占比也会调整,就今年来说,我会相应调高权益资产的占比。

    我的资产配置规划如下:保险、银行存款、股票、基金。

    ①保险:社会保险+商业险

    未来是不确定的,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风险转移,降低‘因病、意外致贫’的可能性。

    商业险不要乱买,谨防被忽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没有买储蓄型、分红型保险,于我而言,保险是用来应对未来不确定风险的,不是用来理财的。

    我每年的保险费用资产占比并不高,但够用,目前5%左右:家人都有社会保险,也补充了商业险(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财产险)。

    ②日常使用、应急资产:货币基金/银行存款

    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紧急情况下的备用资金,要保证安全且随时可用

    这部分钱可以放在银行/货币基金中,资金量小的话,收益差别可以忽略。

    银行:考虑到节假日、转出限额等因素,银行到账比较快。

    货币基金:X额宝快速到账(2h内)目前每日限额1万元,普通到账需T+1,这点额度是不够的

    我目前的该类资产占比为10%。

    ③稳健避险资产:纯债基金/定期存款

    主要用于未来可预见的支出,比如养老、子女教育等。

    该部分资产配置以稳为主,同时可以带来一定的持续收益年均收益3%-5%左右

    我主要配置纯债基金,同时也存了一部分定期存款,占比30%

    纯债基金风险低,但并不代表零风险(短期内也是有一定波动风险的,这个调整时期通常不会超过半年),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避险资产

    应急时,可以卖掉,损失的可能性很小,只不过是赚的少一些(前提是你得选择一支同类型中业绩表现中上的纯债基金)。

    股市与债市之间通常存在着“跷跷板”现象,呈负相关性,可以相互补充。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于3.5%时,债券价格相对低,有上升空间,适合买入债券资产。

    当市场大环境比较差,连续下跌或处于熊市,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跌倒相对低点时,用货币基金、纯债基金转换成股票型、混合型基金,降低持仓成本,增加持仓份额,静待市场翻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④风险投资资产:股票+股票型/混合型基金

    这部分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超额收益,风险相对较高,要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是否配置及配置比例,我的风险投资资产占比55%,宽基类指数基金我一般不会购买(收益太差)

    要记住:高风险并不等于高收益,股市真的不适合大多数人,不要妄图用几万块在股市实现财富自由。

    我大部分资金在基金上,买股票主要是为了解市场走势,买了才在乎,同时也会关注持仓基金重仓股走势。

    我不会过度重仓某一行业基金,一般会将资产的1/4~1/3配置到某一基金上,然后组合中配置一定比例的纯债基金。

    就最近几年行情来看,对于行业类基金,趋势变换太快,我感觉持有时间3/5年太长了,尤其是很多基金成立来的业绩还不如近两三年的业绩。

    资产合理配置好后,就算市场下跌,也无需过度担忧。

    资产配置的工具、比例因人而异,要灵活,比如有人不愿意持有纯债基金,更倾向于定期存款,那完全可以把资金存定期,这里只是要让大家知道:要用资产配置的观念去理财,这样才能走的更稳,走的更远。

    投资要灵活

    这里的‘灵活’是指如何应对市场行情。

    投资要学会应对市场,顺‘市’而为,并不是年初做了投资规划,就不顾市场行情一味的执行下去。

    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就比如我们普通投资者谁能想到‘防疫政策’的变化呢?

    顺‘市’而为,绝不等同于盲目追热点,你要知道市场的趋势在哪里是否昙花一现

    尤其是近期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力度很大这也是我们在做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三月即将召开的重要会议也需关注。

    以‘防疫政策’对消费类基金影响为例:

    如果‘防疫政策’没有变化的话,我是不看好消费板块的,这个我在去年的基金布局文章【2022年基金投资布局】中写过了:

    受疫情影响大,目前我没有持有消费类基金,有时消费与医疗同涨同跌,所以暂时先配置医疗一个行业。

    消费类基金今年应该不会出现2020年那种大涨的行情。从长期布局角度来看,有一定的配置价值,我们组合中可以在消费板块大跌时分批配置部分消费类混合基金,但是短期内趋势仍不在消费,也就是说短期内收益不会很好,甚至略差,考虑好这一点后再决定是否配置

    对于消费类中白酒板块我暂时不会考虑,这一点也需要结合具体的市场行情来分析,要注意,很多消费类基金都重仓白酒股。

    现在,基于当前防疫政策优化下市场行情,我认为,可以布局消费类基金了,其实我在去年11月已经开始买入。

    顺‘市’而为要求我们顺应市场大势,比如现今的消费行业基金、港股基金,当市场趋势比较明显,尤其是有政策面加持时,我们不应错过机会。

    逆势而上,就是与市场在一定时期内相悖,而将来市场还会宠幸你的基金重仓股或者说你的基金所属行业,也就是你的基金所属行业的未来仍有前景,此时只是调整,这一点很重要。在这个时期内,可以逢低布局,等将来行情到来获取更多收益。当然,期间你需要付出资金的时间成本,承受一个资金长期收益较低甚至为负的过程(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我曾持有的白酒类指数基金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降低资金的时间成本,不要一跌就买,在下跌之初就投入大量资金这样可等你发现市场遍地机会时,手中已无资金。说句玩笑话:我们跟巴菲特差的并不是理念,而是源源不断的后备资金。

    并不是你持有的基金持续下跌,你一直买入就是逆势投资。这个也是需要根据市场行情来操作的,逆势布局并非是盲目的去对抗市场,期间要注意节奏,过高的资金时间成本是不合适的。

    比如在2021年新能源、顺周期的主线行情中,还盲目追逐白酒类行业基金就不是很明智,至少不应该一整年持续买入,而是在它们大跌时买入。

    我们经常听说‘基金止盈不止损’,这也得看你持有的是什么基金,有些基金真的不能‘死拿不放’,即使亏损了,当市场行情转变时,还盲目追逐这些基金是不明智的

    今年更适合顺‘市’而为。

    各版块分析

    在整体布局方面,我认为可以结合中金的研报观点:

    配置方面,建议短期要紧跟政策边际变化节奏来配置,如受疫情影响的消费板块。中期仍然是根据景气程度以及产业政策支持方向来把握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主线。

    消费

    近几年,疫情是影响消费板块最重要的因素,目前随着防疫政策的持续优化,消费板块将会迎来复苏行情,但能否领涨全年,这个说不准,结构性机会还是有的。

    我们认识中的‘大消费’板块包含很多细分领域,而近期表现较好的领域包括:食品饮料、影视传媒、家居电器、酒店旅游、医美、商贸零售、免税和航空运输等。

    可以作为组合中的一部分,我已配置。

    港股

    2022年恒生指数下跌15.46%,恒生科技指数下跌跌27.19%,可以说是跌跌不休。

    港股的本轮下跌始于2021年,从2021年2月的31183.36点到2022年10月31日14597.31点,最大回撤达53.19%。

    其实这两年港股连续下跌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①国内互联网严监管政策、教育行业“双减”政策,房地产景气下行。

    ②中美关系走势。

    ③中概股审计底稿问题引发的市场对中概股退市担忧。

    ④美联储加息导致全球资本回流美国。

    ⑤疫情导致经济不及预期。

    ⑥俄乌冲突对投资者风险偏好也有一定影响。

    始于去年11月的港股反弹,很大原因也是由于上述扰动因素有所改善,比如去年开始的互联网平台相关政策趋于利好、房地产‘三支箭’政策、疫情优化政策、美联储加息节奏预期放缓等。

    港股市场更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波动也比较大,对于前期上涨幅度较大的基金,不宜盲目追高,期间一定会有波动,可以逢低布局。

    港股基金可以作为组合中的一部分,我已配置。

    半导体

    很多伙伴在半导体基金上是没怎么赚钱的,主要是上涨周期太短,还没止盈就跌下来了,凑了个热闹;另一方面可能是追涨杀跌了。

    对于这种波动性较高的行业类基金,我们在做好资产配置后,是可以根据市场行情来操作的,投资尚需看大势。

    半导体行情在2021年7月末达到顶点后,便开始了漫长的回调,期间虽有反复,但距最顶点仍有一段距离,这也让许多基民手里的半导体基金收益由盈转亏。

    行业类基金需要根据市场及自身实际适时止盈,一定不要迷信‘长期持有’,波动性比较大,如果不及时止盈,过往收益很有可能降低甚至由盈转亏

    最近半导体行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砍单潮、供过于求】,其实这要分两方面来看:

    消费电子相关领域(如智能手机、电脑等)需求疲软,而此前为应对‘缺芯’问题,许多厂商提升产能,导致供需失衡,从而影响相关半导体领域企业。

    ②另一方面,汽车、工控、新能源等相关领域半导体产品需求旺盛,这就提供了结构性机会。半导体产业链过于庞大,涉及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方面,这就需要相关基金抓住半导体行业细分领域龙头发展机遇。

    从国家发展大方向上来看,半导体国产替代空间还是很大的,‘漂亮国’无时无刻不在搞幺蛾子,我们不能总受制于人,这一点很确定。但预期打的太满,话题炒的太频繁,可能基金收益并不会太理想。

    当前半导体行业处于下行周期,现在的主要矛盾就是市场需求减弱、供大于求与国产替代、自主可控之间的矛盾,在技术上是否有重要突破,后续政策支持力度也有待考证。

    我们买基金,不能只听基金经理说什么,以行业类基金经理为例,有谁会说不看好自己基金所布局的行业,至多会说短期调整是正常的,长期还是看好,但却没人告诉你这个长期是多长。

    我暂时不打算入手,看后期是否跌出合理价位

    医疗

    因为疫情始于19年的医药行情,在21年中期到达高点,此后医疗板块便进入了漫长的回调期。

    期间疫情相关板块如核酸检测、抗原、中药、治疗药物、医药零售等细分领域涨势良好,其他则相对一般。

    医疗行业其实挺广泛的,中药,原料药、医药零售,创新药,医美,医疗器械等,政策、市场对细分行业影响也不同

    比如近期“集采”政策对医疗器械影响优于市场预期,“集采”边际影响趋于缓和;再比如疫情优化政策下的核酸检测风光不再,而眼科、牙科、医美等具有消费属性的领域则有望迎来复苏,疫情治疗相关药物、器械及医药零售等领域机会仍在,这个要具体分析。

    虽然近期医疗板块有所反弹,但是由于前期跌幅较大,整体而言,医疗板块估值并不高。在各项利好加持下,这个时候的低估值才更有意义。

    我觉得目前医疗基金是可以作为基金组合中一部分的,不要奢望买在最低点。

    金融

    对于银行类行业基金,其实我是一直不建议配置的,比如持仓以四大行为主的,虽然估值总是很低,但长期业绩也就那样,但一些优秀商业银行股可以配置

    如果A股能迎来复苏行情的话,券商行业还是值得配置的,毕竟疫情优化政策下,投资者对经济复苏预期以及市场风险偏好都有所增加,并且券商行业估值也不高。

    前期跌幅较大的保险行业也有一定的配置价值。

    今年金融类混合基金还是可以持有的。

    军工

    波动性不低于半导体,目前看军工行业业绩还是很不错的,但容易受到政策、环境影响,波动较大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基民不要盲目配置

    有时板块中个股有就会,并不代表整个板块都有机会。

    我不会配置。

    房地产

    目前对于地产支持政策力度很大,出台的“三支箭”政策分别从信贷、债券、股权三个渠道给与融资支持。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投资者对地产行业是否具有信心、还敢不敢把资金投向地产行业,我觉得有些难度。

    我不会配置。

    四季度基金报告尚未完全发布,等发布后可以参考一下基金的持仓情况构建组合,今年合适的基金若有C类份额,我更倾向于选择C类

    我目前已配置港股、消费基金,后期会考虑医疗基金,去年表现冰火两重天的新旧能源板块我暂时不打算配置。

    2023年的基金理财,做好资产配置,更灵活的去应对市场吧。

    注意:文章中列举的具体基金只是举例需要,并非推荐;本文亦非投资建议,不作为基金买卖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年基金投资布局:消费、医疗、半导体、港股、金融、军工、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no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