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耄耋老人70年传承徐州非遗 作品上央视新闻 获国家领导人点赞!

耄耋老人70年传承徐州非遗 作品上央视新闻 获国家领导人点赞!

作者: 匠客街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17:23 被阅读25次

红罗覆斗帐

四角垂香囊

香囊又叫香包,

在战国时期,

我国就有佩香包的传统。

制作香包,

也就成为不可或缺的手工艺。

在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

就有这样一位做了一辈子香包的老人。

她叫王秀英,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药香包的传承人。

王秀英自幼心灵手巧,

在母亲的熏陶下,

对传统手工艺非常感兴趣。

10岁就会绣花、制作布鞋、缝制荷包。

赶庙会时还能卖出些小玩意儿,

贴补家用。

成年以后,

虽然家庭琐事不断,

但一点儿也没影响她对香包的热爱,

有时候十几个小时就埋在手工堆里。

作品做的不满意了,

她茶饭不思、反复琢磨。

孩子们担心她身体受不了,

就劝她不要做,

倔强的老人就在深夜偷偷的做。

对于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

购买做香包的材料

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很长一段时间里,

王秀英做香包都得不到家人的支持。

但对香包倾注满腔热情的她来说,

就算不支持也没有想过要放弃,

反而是不断探索和创新。

王秀英在做十二生肖马的时候,

对于造型做了很久也不满意,

她就在心里一直琢磨着马的样子。

睡觉的时候还在一边想

一边用手比划,

思索间灵感乍现,

她激动地立即下床,

抓起报纸就画了下来。

一番辛苦一番收获,

十二生肖香包被人以高价买走。

王秀英感到分外惊喜,

而这也让他的家人看到了香包的前景,

转变态度,

不但不反对她做,还帮助她一起做。

有了家人支持的王秀英,

干劲更大了。

在传承中不断加入新的元素,

致力于将徐州香包“品牌化”发展。

在王秀英的大胆创新下,

她的作品多次在省市文化节上展出,

获得各类大奖。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更是远销海外,

颇受国际友人的青睐。

名气打出去了,

慕名来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王秀英当起老师来非常细心。

从构思画图、挑选布料、配制中药、

穿针引线都手把手的传授。

但她要求也是非常严格,

一同学习的孙阿姨,

制作没有达到她的要求,

她就生气的让孙阿姨拆了重做,

直到满意为止。

“确保质量、不求数量”

是她定下的规矩。

“我想的很简单

这些老传统不能丢

我不在了得把这个活传下去”!

耄耋之年的老人,

巾帼不让须眉,

毅然扛起传承的大旗。

用一针一线,

缝起了一片匠心。

本文由匠客街综合原创,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耄耋老人70年传承徐州非遗 作品上央视新闻 获国家领导人点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ok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