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的作者——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有一句名言:任何一个做丈夫的都不应该成为妻子施舍的对象,反过来,妻子对丈夫也一样。
可蹉跎的婚姻里,爱情和激情被一地鸡毛搞得淡然无存,失望的婚后相处,激起歇斯底里的崩溃感。有多少妻子,深陷其中,和婚姻斗、和丈夫斗、和自己斗……
2014年日本朝日新闻曾有这样一条报道:丈夫坦白36年前曾经出轨,70岁的妻子将他殴打致死。当时在日本,用搜索引擎搜索“丈夫”二字,最先显示的关联词是——去死。
记者小林美希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受访者都有过“希望丈夫去死”的念头。
为什么妻子会恨丈夫?恨不得丈夫去死?
为什么有恨意,却不选择离婚?
是什么因素让这么多的妻子对生活失望?
为了获得解答,记者小林美希用了十年的时间,采访了15位受访者,将这些女性的遭遇,集结成《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让我们有机会去深入思考一下:一个女人在婚姻里究竟会承受多少的迫不得已,才会对身边的那个男人因爱生恨,恨不得宰之杀之。
01 婚前差不多,婚后差很多
志穗用丈夫的名义把10年期的房贷放在丈夫的名下,因为购买过人身保险,一旦死亡,这10年期的房贷可以不用偿还。
在采访中,志穗表示自己和一个“差不多”的人结婚,是想省去很多互相磨合的压力。可是结婚、生孩子以后,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她说“结婚15年,不想丈夫在家、不想他出现在我面前的想法,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我并不想他陪伴我,我们没有什么话题分享。”
志穗希望,和丈夫见面的时间时间越少越好,最好能不见就不见。
《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书中也记录了志穗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现在她觉得和丈夫相处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丈夫几十年如一日的“差不多”,导致了现在两个人“差太多”,她不再对丈夫抱有任何希望,“等他老了以后,我才不照顾他呢!”
既然觉得丈夫“就像是一个不中用的下属,丝毫没有行动力”,为什么不离婚呢?志穗的理由是:整个社会不利于单亲妈妈的生活,所以“就当丈夫不存在”吧。在记者的采访中,志穗袒露自己每当从丈夫那里得不到满意的回应时,就会对丈夫心生杀意。
志穗的经历,并不罕见吧,结婚的年限越长,妻子们觉得丈夫最好是哪儿凉快待哪儿,最好从自己的面前消失,或者会出现的“杀意”,便是潜藏在这有一天算一天的生活中了吧。
02 家里最多余的人,就是丈夫
抖音上最近有一段很红的视频,是一个丈夫口述:家里最多余的就是结婚前拍的的婚纱照、孩子出生前买的婴儿床,和我。
《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里记录了一个受访者,川又聪子,45岁的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说,每天早上她高效率地收拾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学的东西时,就能听见丈夫慢腾腾地从卧室里踱步出门的声音,“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抑制不住想杀死他”。
来看看这些是不是你看过、听过或者正在经历的事:
妻子太能干,让丈夫觉得自己的生活很舒坦;
妻子太忙碌导致夫妻关系恶化,丈夫有意见;
丈夫虽不能干,但是普信妻子不会离婚,因为有孩子,妻子离了婚也找不到下家;
如果妻子提出意见或发火,丈夫就“勉为其难”走口不走心地赔个不是……
川又聪子是这么说的:“男人是不是觉得道个歉、认个错,两个人就能和好如初、如胶似漆?”
在婚姻里被妻子嫌弃的男人,往往不知道或者装作不知道为何被嫌弃,在他们的普遍认知中,只要挣钱不出轨,就会被妻子感恩戴德般地去呵护。但事实上,太多的婚姻里,夫妻慢慢都过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那些孩子一考上大学就离婚的夫妻,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状态。
《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里的川又聪子,有一个上初二的儿子,和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既然她“一听到丈夫的脚步声,就想杀了他”,为什么不离婚呢?她说:离婚挺麻烦的,大概等孩子到了20岁就会分开吧,现在“就当是模拟离婚后的生活吧,离了婚不也是什么都靠自己吗?”
不知道那些婚姻中的丈夫们,知不知道每当妻子看到自己的时候,会心生杀意。《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这本书中所讲的案例,虽然都来自日本,但是家庭琐事和夫妻琐事,不同的文化国度下,却差异不大。无论丈夫和妻子,都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彼此的真实感受,尤其是真实存在的委屈和不满。
美国作家约瑟夫·布雷多克说:婚姻永远不会十全十美,不管人类怎样想方设法去改变它。婚姻是一种妥协,需要大量的忍让、同情和相互间的理解。
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谁能说她们心里还对那个男人没有存有当初的爱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