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书会上,有同学有一个观点,说人都是“睡了又醒了,醒了又睡了”的这样一个过程,他就是这样的。甚至他提出一个观点,就是我们的大脑是需要肌肉锻炼的。
今天一大早趁着清醒,读《斐多》的时候就翻到这里。
有悲有喜,有长有短,有生有灭……
苏格拉底的论证是这样的,
结论:如果事物有相反的一面,他一定是从相反的一面产生的。
比如:
如果一件东西变得小一点儿了,那东西原先一定是大一点儿的。
同理,从弱到强;从慢到快;从好到坏,甚至从生到死、或者从死到生。
他甚至由这套推论,得出人死后是有灵魂的,只是灵魂安放在某次,然后在等待着重生的过程。
所以,如果醒和睡是对立的话,人就是睡睡醒醒的过程。
我突然想到,这种对立的部分是必然的过程吗,比如,新和旧是对立的部分,那么旧的东西可以变成新的东西吗,好像只有新的东西逐渐变旧吧。
所以,这对反义词就一定是可以循环的吗?
也就是说,生的东西可以到死,死的东西就一定到生吗?
西方有神学,觉得人死后是可以进天堂的;佛学里说人是有生死轮回的。
昨天读书会的现场有小伙伴说认同来世和轮回,我回复她,我持保留意见,活好当下已经不容易,还管那么多轮回?
哲学家追求真理就等于赴死按照苏格拉底的说法,每一个绝对追求公平和真理的哲学家就是要去赴死的;赴死就是让灵魂脱离皮囊的唯一方法,他是心甘情愿地自杀,从而获得绝对的灵魂,因为他坚信,置之死地而后生,哲学家就是向死而生的过程,需要这一辈子的训练而去赴死。
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的感觉是震撼的,西方的哲学家们一直在探讨的主要的问题原来就是生死的话题,哲学家们的接近真理的过程就是接近死亡,最后欣然赴死的过程……这个点上让我想不到、不敢想。
4.16笔记听哲学读书会开篇时零星做的笔记,让我觉得哲学的部分有点难搞且不是一般人可以读的书时。
今天读《斐多》让我更是对苏格拉底式的哲学家们有了更深层次的兴趣及崇拜,那可真的是用生命在探索世界,真正的是在见证哲学和传播哲学,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