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063683/275cf8cbe1f37285.jpg)
~1~
转眼过去六天,又到了齐悦社群一个星期交一篇文章的日子。有三个焦虑出现,一个是想写书评,又怕写不好;一个是除了书评,别的写不出来,打回原形了吗?还有一个就是制定的计划,有一个完成不了了,是不是要调整下心态?
~2~
一直酝酿写一篇书评,因为看了《活法》这本书,对作者稻盛和夫的人生观很赞同。
“人生就是不断修炼自身,提升灵魂的过程。”“做企业挣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做人。”他注重做人,修炼高尚品格,凡事为他人着想,看着是为他人办事,其实也是为自己谋好事,积德行善,多为自己积攒善缘。
在企业产品质量上,更是做到完美,不存在半点马虎和侥幸。
想写《活法》书评的念头,没有削减,他让我知道了做企业做人,有这么“卓越”的人,说“优秀”都不够。
想买来电子书好好看,当当和豆瓣都没有出售。却搜到了一本由石川康写的《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具体写了他的人生哲学,管理企业的哲学,重点在他抱着“利他”思想做人和做企业事迹。这一点让我很佩服。通过这本书,让我对他的人生观和人生哲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直没有动手写,怕写不好,顾虑重重。如果不写,肯定就彻底不想写了。如果写了,就是不好总比你不写好。
这使我想到学开车事情。
驾照拿到快六年,明年就该审验了。我还没有开车上路,为什么?
一是还没有上路,脑子里就已经想太多,如果在路上的碰到的险境,外一撞上人咋办?这是严重的自我设限的表现。开车就是熟练活,多上路开就好了。二是没有练,光在脑子里想,永远也不会开车。
从开车联想到写作,它们有共性,都需要多练才行。开车练多了,一般的路况就可以开。熟练后,就是习惯动作,不用动太多脑子。写作练多了,也会越写越顺,但每一次要写好就要动脑子思考。题目起得好吗?开头是否开好?内容是否围绕主题有话可说?结尾是否首尾呼应?
所以每次写作都是挖掘思想的过程。善于积累素材,善于思考就有源源不断的题材可写。如果光靠脑子里那点过去经历,肯定不够写。有人就选择写小说,有人写童话,有人写诗歌,我则选择写跟书有关的书评或是读后感。
问题是,书评越写越心虚,演化成读后感。书评,评的多,观点要有深度,把书给读者要评个一二三来。看今年写的书评,没有进步,感想偏多,所以不敢再标注“书评”这也是我迟迟不写《活法》这本书的原因。写了肯定是读后感,并不吸引人。
~3~
在朋友圈写点小感悟,很顺畅。难道,我要写带有深度的书评,就不行吗?是输入不够还是太笨了?
每天发在朋友圈的阅读一本书,就是为了增加输入,写下小感想。
看样子还是加深思考上的深度,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思想上的懒惰,造成手的惰性。每天写两千字,年底写够五十万字的计划泡汤了。随意吧,能写多少就多少,太刻意反而生出焦虑不安,让写作心态变得糟糕。
幸好参加了齐悦梦想社群,每星期固定一篇文章作业。督促着我不要放弃写作。
保持每星期一篇文章,让热爱的写作继续下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