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游击战争的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
“游击队自己的弱点,可以在斗争中逐渐减少。且其弱点有时正成为争取主动地位的条件,例如正是因为自己的弱小,才有利于在敌人后方神出鬼没地活动,敌人无可奈何,这样大的自由是庞大的正规军所不能得到的。”
“主动权不是任何天才家所固有的,只是聪明的领导者从虚心研究和正确地估计客观情况,正确地处置军事政治行动所产生的东西。因此,是要有意识地去争取的东西,不是现成的东西。”
“在许多情况下,‘走’是必须的,游击队的会走,正是其特点。走是脱离被动恢复主动的主要的方法。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的努力之中。”
“游击战争的领导者对于使用游击队,好像渔人打网一样,要散得开,又要收得拢。当渔人把网散开时,要看清水的深浅、流的速度和那里有无障碍,游击队分散使用时,也须注意不要因情况不明、行动错误而守损失。渔人为了收得拢,就要握住网的绳头,使用部队也要保持通讯联络,并保持相当主力在自己手中。打鱼要时常变换地点,游击队也要时常变换位置。分散、集中和变换,是游击战争灵活使用兵力的三个方法。”
“由是敌我各有加于对方的两种包围,大体上好似下围棋一样,敌对于我我对于敌之战役和战斗的作战好似吃子,敌之据点和我之游击根据地则好似做眼。”
“敌人退却时往往将所踞城市中的房屋和所经道路上的村庄放火烧毁,目的在于给与游击战争根据地以破坏,但同时就使得敌人第二次进攻时没有房子住和没有饭吃,害了他们自己。这就是所谓在一件事情上面包含着两种互相矛盾的意义的具体例证之一。”
“高度的集中指挥和游击战争的高度活泼性是正相反的东西;对于这种高度活泼的游击战争,施之以高度集中的指挥制度,不但不应该,而且不可能。由此,游击战争的指挥原则,一方面反对绝对的集中主义,同时又反对绝对的分散主义,应该是战略的集中指挥和战役战斗的分散指挥。”
“日本国度比较地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日本统治者想从战争中解决这个困难问题。但同样,将达到其所期求的反面,这就是说,它为解决这个困难问题而发动战争,结果将因战争而增加困难,战争将连它原有的东西也消耗掉。”
“战争就是这些特点的比赛。这些特点在战争过程中将各依其本性发生变化,一切东西就从这里发生出来。”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Note:经过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到抗日战争中,毛主席的军事理论越来越完善,经常让我感叹其分析的客观和辩证。阴阳的相互转换,灵活机动地对待敌情,积极地发动群众做政治工作,各项都做得那么卓越,同时,阐述理论还那么通俗易懂,条理分明,这种领导力真的太令人佩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