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恶不过自欺欺人

作者: 可乐薄荷丶 | 来源:发表于2019-04-26 03:32 被阅读0次
    最恶不过自欺欺人

    1.世界观决定姿态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对生活的姿态,

    而这些千奇百怪的姿态都是由何而起,

    由何而生?

    我认为是源于世界观。

    备注:姿态泛指容貌神态,样子,风格,气度等

    姿态一词,几乎涵盖了一个人能够看的见的所有外在表现,穿着打扮,气质涵养等,从这些外在方面,我们能够很快的在第一次接触里了解这一个人的简单信息,更有甚者,甚至于在第一次接触中,就能从姿态中分析出此人的私密信息(譬如经济条件,所做工作,社交情况等),而姿态并不是人们原生自带的,姿态应是由某种认知的具象化过程所展现出的结果,而这一认知就是世界观。

    备注:世界观是指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事物,它是人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它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简单来描述姿态和世界观的关系,其实就是表象和本质的关联,姿态是认知的表象,而姿态的本质便是世界观。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的姿态让你感觉到他是一直处于变化当中,那就说明,这个人的世界观是在不停变化的,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随之变化,这多数表明此人是经历过或是见识过许多事物,善于沟通,懂得变通的。

    但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姿态让你感觉到从未变化过,不管是场合的变动还是时间的推移,他都是一如往常,那便说明,他的内心世界观,是比较刻板与自我的,这种人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个性自我,唯心所从,自己有一套标准的认知这个世界万物的观点,就像数学试题一样,有着应有的标准答案,一旦认定答案,及不顾其他可能,或多或少会给人有种刻板难沟通的感觉。

    第二种则是经历过某种事物,对非自身所控事物有所畏惧,不理解也或是惧怕理解,从而胆怯自卑,形成一个原地踏步的蛋壳形世界观,姿态也就不太容易变换。

    姿态的表现往往就是内心认知的真实拓印,而追根揭底,是什么造就了世界观?又是为什么姿态会发生改变?

    2.从无到有

    我们从出生到记事,所有的事物发展几乎都是不可控制的,至少记事前,我不记得我控制过什么,哪怕是我做的,我也毫无印象,直到记事开始,我渐渐的知道我做过的事,比如上厕所这件事,从一开始的想拉就拉,到告诉家人,再到后来的自己去上厕所。

    这一过程,是如何达成的?其实这就是世界观,也就是对事物的认知,从一无所知到家人的灌输。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小时候老是尿裤子,他妈妈就打他,骂他,说他怎么这么笨,要嘘嘘的时候怎么不知道叫她,然后孩子就哭,因为很痛。孩子下次再要嘘嘘时,想起如果又尿裤子,妈妈又要揍他,他又会很痛,那他就会想办法避免这一结果,然后就他就会叫妈妈来。

    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认知,一种生活常识的认知。

    而世界观,则是由无数个不同场景与不同事物的认知所组成。

    仇富嫌贫是一种世界观,尊老爱幼是种世界观,人心险恶是一种世界观,人间有爱是种世界观,

    世界观无关对错,只是一种对这个世界万物的一种认知,可能是理解后的客观对待,或许是无知情况下的唯心揣测,也不排除仅仅是不明就里的模仿。

    没有人的世界观是高人一等的,但是广义上检测世界观是否符合这个世界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与结果,能否受到多数人的认可(或称客观认可)。

    举个例子,小明的父亲是个小偷,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偷来的,吃的,穿的,喝的,用的,无一例外,小明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没跟什么人聊天交流过,从小到大都是跟着父亲偷东西维生,父亲交给了他一身偷的本领,在小明的世界观里,偷东西是一种常态,没有人教过他偷东西是不对的,他只知道偷东西,他能吃到好吃的,喝好喝的,如果不偷,就过的很惨。

    久而久之,父亲老了,他成了家庭顶梁柱,以偷为生,期间被抓进牢房改造多出,出来之后也尝试过了打工维生,但不过多久就又从操久业,原因可能是老板看不上他,嫌弃他的工作能力,将他炒鱿鱼。又或是赚的钱太过于少,想起以前偷东西的时候日子过得潇洒,而他又有偷的成功经验,自然而然他就又去偷了。

    3.自我催眠

    这样的世界观,这样的行为,如何?一定是被人唾弃的,我们可以理解这样的世界观的存在,是有原因的,但没办法给予肯定,进入牢房改造这一过程其实也就是为了纠正他的世界观,但第一世界观一旦建立,并且这一世界观若已成为了你的处世习惯,那再想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哪怕你已经意识到了之前所建立的世界观所造就你现在的姿态,并不太受人欢迎,或是达成你的期望结果,但你还是会有一种错觉,感觉那样的认知是你熟悉的,那样的姿态是你自信的姿态,是你所可以掌控的,这样的一个情景我称之为自我催眠,而自我催眠的盲点则是,它只会强化你的认知,修补你的漏洞,利用客观,去制造假象(通俗去讲,就是做出虚伪的举动,如说谎,但更甚者,是将虚伪变作真实,自己都信了自己的谎话,这种姿态叫做自负。)

    备注:自我催眠是指人类具有利用自我意识和意象的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资源,进行自我强化、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

    基于认知,我们会对不同事物做出不同的选择与见解,而最终我们做出的这些选择与见解,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一个自己期望得到的结果,如果结果一直都在偏离自己的期望,那份认知就很容易被抹杀丢弃,如果不甘心就这样丢掉这份认知,或是说想微调这份认知,很有可能我们就会做出自我催眠的举动。

    举个例子,小明考试考了100分,老师和家长都对他赞不绝口,小明很高兴,他认为自己努力学习的换来了他所期盼的结果,但是后来一场重感冒影响了他的学习,导致他在那几天上课精神都不佳,哪怕他生病了也在很努力地学习,但直到考试那天,他考差了,老师的夸奖没有了,父母责怪他,说他最近心散了,接着买了一堆习题给他。

    小明没有得到期盼的结果,心灰意冷,这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学习热情,直到下一次考试,他一摊开试卷,感觉毫无希望,但又想获得老师的赞赏家长的夸奖,他又不甘心这样,然后他就想到抄袭同桌的试卷,抄的过程中是这样想的“我就抄这一次,下次考试好好学习复习,我以前都是考100分的,好好复习学习一定还能考100分的”,考试结束后,成绩出来了,他和他的同桌都是100分,小明重新受到了老师赞赏,父母的夸奖,他感到很高兴,他一点都没有为自己是因为作弊而来的成绩感到羞愧,只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中,甚至于他觉得自己的这个100分就是理所当然,全凭自己实力得来的,抄不是因为不会做,只是因为xxxxxx之类的有理有据的原因。

    这就是自我催眠,也叫自我欺骗,大多数人都在或多或少都在欺骗自己,包装自己,自我催眠很容易在一次又一次的虚假中,毁灭自己,因为虚假的自信就等于是自负,如果你的100分是出于自负而不是自信,那你的100分随时都有可能变为0分。

    4.从100分到0分

    事物的各种表现方式通过个人的理解转化为认知,而无数的认知串联而起便铸就了世界观,而一个人的世界观表现形式就是他的生活姿态。

    从0到100,我们从毫无认知到信心满满地感觉对这个世界某一事物的充分认知。

    这都是一段漫长的旅途,没有捷径,在某些情况下,0-99分其实没有差别,没有到了100都算不得满分,因为一旦你偶尔做到了99分,便骄傲地认为自己已经有了100分的自信,那么你就很可能会陷入自我催眠的认知中,虚伪与欺骗接踵而来,为了达成期望的结果,不背负情绪负债,你会想尽办法逃避坏结果,到了最终,你那99的实力会因为虚伪的掩饰逐步滑落,逐步滑落,直至0。

    站的越高,摔的越重,这句话主要针对那些0-99分的人说的,真正对事物充满自信的人,他从一开始,就已经确定自己不会摔下来,因为他不骗自己,所以他能看清自己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他就不会把自己放置于那样的高度。

    人最难得的事,就是不欺骗自己,你可以骗别人,但你不可以骗自己,因为只有你不骗自己,你才知道你做的这个事,是什么事,你只有不骗自己,你才知道什么叫做欺骗,什么叫做善意的谎言,只有不骗自己,你才能活的开心。

    如果你选择骗自己来满足自己的期盼,

    有很大可能你人生这张考卷,

    分数将止步及格以下。


    结尾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最近感觉自己总是在述说一些本质的事物,却忽略了自我,忽略了这最重要的东西。

    在做销售行业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太多的虚伪与谎言,但这其实并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有许多人在销售的过程中把自己都催眠了,这就像是传销,陷入传销组织,被洗脑催眠,各个都非常自信感觉能够赚到大钱,就是把他们绑起来拖回家,他们也还是要回到组织当中,原因很简单,他们觉得自己能够做到100分。

    一旦陷入这种自负的假象状态,所有的事都会朝着坏的方向去走下坡路,无一例外。

    我们可以犯错,但不能不认错,

    因为对错本身是不存在善恶的,

    只有在自我欺骗的过程中,

    才会引发真正的原罪。


    直到推演到这,我才终于明白

    为什么耶稣要宽恕世人,

    原来,有罪的从来不是犯错的人

    有罪,其实只是形容自我欺骗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恶不过自欺欺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sx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