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会选择》读书笔记

《学会选择》读书笔记

作者: 曾行 | 来源:发表于2019-10-21 21:27 被阅读0次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批判性思维实践手册》,主要讲解怎么用批判性思维权衡各种因素,做出最好的选择,广受好评,英文版已经出到了第六版。作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康特拉考斯特学院的谢里·戴斯特勒教授,长期从事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和教学。

一、做出最佳选择的前提

本书核心是”论证“,指要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它由论题、结论和论据构成。论题就是我们要讨论的东西,即要做选择的事情。结论就是对论题表现出的立场,对事情做出的选择。论据就是为自己下结论、做选择提供支持的依据。

要保证选择的正确性,就要先把握好论题。电视上经常会播一些讨论家庭问题的节目,有一个话题是讨论“应不应该用第二任妻子的工资来支付前妻的抚养费”。讨论过程中,有人把这个论题转到了“前妻是不是应该自己出去工作”,或者“应不应该用第二任妻子的工资来抚养前妻的孩子”,甚至转到了“前妻和现任妻子哪个更好”。一量原论题改变了,我们的想法和选择也会出现偏差,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论题,确定我们讨论的始终是同一个东西。

二、做出最佳选择最重要的是什么

接下来要看看论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即做决定的依据是不是有道理。这是做出最佳选择最重要的东西。

在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把自己的观点分成论题、结论、论据来一一说明,我们就要把这些观点还原成论据的方法来权衡别人的观点。

比如,讨论“应不应该限制孩子在公共图书馆上网”,有人说:“不应限制,他们也需要在网上查信息。”我们还原的论据是“孩子和成年人一样,都需要在网上查信息”。而认为应该限制的人,他们的依据是“想要保护未成年人,就要避免他们接触不良信息”。

这时候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要批判性地权衡这两个论据,由于现在很多公共图书馆设有儿童区,能查到的内容是有限制的,不用担心孩子接触到不良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在那些设有儿童区,对儿童上网内容有限制的图书馆里,我们不应该限制孩子上网,而没有设儿童区的,应该限制。

三、做选择时要小心的陷阱

在广告中,经常看到“有助于”、“几乎”、“专家认为”、“研究表明”、“多达”等词语,作者把这叫做“循词”,它们表达的意思不明确,含糊不清,都是些很容易掉进去的语言陷阱,不可以随便相信。

作者还提到一种心理状态,叫“认知失调”,意思是,当有证据和我们的观点相冲突时,我们都会感到不舒服,就会找一些方式来缓解,比如拒绝接受,并尽可能地合理化自己的选择。这样就阻碍自己认识判断中的错误。

四、总结

1、做最佳选择的前提是把握好论题,确定我们和别人在讨论的东西始终是同一个,确定别人的回答针对的是同一个论题,以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2、做最佳选择最重要的是要用批判性思维来权衡推理过程,把别人的观点拆分成论题、结论、论据,找出其中的假定是否合理,论据是否支持它,有没有论据反对它,哪个论据更可信。

3、要小心辨别含糊其辞的语言陷阱,也不要陷入只知道拒绝和自己预期不一致的观点的认知失调心理状态。

当我们能独立思考,有力地反驳一个观点时,才能深刻地理解自己的观点和信念,才能做出最好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选择》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vx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