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功,不在一两天、一两本书,而在长久之理论和经验的积累,更在坚定信念的行为之践行。工作十年,总有一些人和事,长久记在心里,留下印记,引以为榜样,树之为楷模,我想讲讲他们的故事:
哲学是解决人生问题的法宝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八年前,那年的我,还是个青涩的职场新人,怀揣着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给学生写博客,这一写,就是200多篇。学校为了鼓励辅导员使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我的博客印成了一本文集,叫做《亲爱的孩子,我想对你说》。有一天,我和时任河北师大党委书记的李建强教授走了个碰面,本以为李书记一定不会认识我这样一个职场新人,没想到,李书记却亲切地跟我说:“小边,你写的东西我看了,挺好,但是层次浅,你一定要学学哲学。”
这是我上的第一节哲学课,没想到给我上课的人,竟然是学校的党委书记。感动于书记的细心和亲民,更钦佩于书记的睿智与博学。时至今日,我更加感谢书记当初对我的教诲,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太容易把“爱学生”挂在嘴边,可爱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流的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科研实力,还要有一流的管理队伍和管理能力。也正是那句教诲,让我养成了不断学习的习惯,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拓宽视野,把管理工作的某个领域,作为自己持续研究的方向,不断学习,把自己打造成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管理人才。
谦虚慎行是服务的基石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七年前,学校顶岗办派出我们一行五人赴承德地区看望顶岗实习学生。白振祥老师是我们的带队老师,这是我与白老师的初识。承德地区以山路为主,往往绕过好几座山梁,才能到达一个学校,面对这种情况,队伍中的老师难免面露疲态,可唯有白老师,全程笔挺的白衬衫,全程面带微笑,见到基层学校校领导,白老师总是谦虚地跟人家请教学经验,询问困难与需求,征求顶岗实习工作意见。那时的我,只知道在心里默默地想:这个领导,怎么完全没有架子?
如果说党员的工作作风也是一种修养,那么当年从白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党员修养的第一课。很多人听白老师的课,都被他的谦虚谨慎所打动,只有我,可以自豪地说:“我见过白书记工作的样子,我不佩服只会说的人,我只佩服言如其行的人”。如果可以,我也愿意像他那样,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带动、引导周围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身边需要支持的人。
党性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五年前,我还在物理学院担任党委秘书,有一天,突然有一位老师来到我的办公室,那是物理学院的一位退休老教师,他叫杨大卫。杨老师的一段话让我至今难忘:“小边,我是向你承认错误来的,昨天,我们老系主任魏老师去世了,我跟他同事多年,感情很好,在他的葬礼上,他爱人拉着我的手,让我把他们家老魏此生的最后一笔党费交给党组织。跟魏老师比,我觉得我的党性还是有差距的,小边,退休很久了,有时可能不能按时交纳党费,我今天来,是想让你帮我清算一下党费,看我有没有拖欠,另外,以后学院有什么我能做的,我还愿意贡献我的力量,退休了,我也还是个党员。”
这是我收到的最神圣的一笔党费。这位满头花白的老党员,用行动向我诠释了党性的意义。杨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物理科普活动中,他是指导课程上得最多的那个人;天文观测,他是不管多晚都给学生答疑解惑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对于天文知识的推广,他是最积极、最踊跃却永远不计报酬的那个人。对我来说,任何言传不如身教,作为教师,我对于党性的认知来源于这位老人,他教会我一个道理:对党忠诚,其实是对自己事业的忠诚与投入,党性高贵,其实是在教育事业上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事业为重的高贵。
有能力的人不会着急
第四个故事发生在三年前,那年,我所在的物理学院要接受学科评估,工作任务量特别重,科研数据统计、教学成果整理……科研秘书天天加班加点的干,可依然觉得心里没底。因为我跟科研秘书私交甚好,于是我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就在评估专家要到学院听取汇报的前一晚,大家都还在准备各种资料,而最重要的汇报材料依然没有准备好,科研秘书几近崩溃地找到刘英院长,大哭一场。刘英院长既没有责怪,也没有埋怨,而是平静地告诉她,没关系,你别管了,汇报材料交给我来做。故事由幕后转入前台,我看到的,是第二天西装笔挺、精神百倍地出现在评审专家面前的刘英院长,我听到的,是有强大数据支撑和结构条理的汇报材料,我们终于通过了学科评估。
人事处的小晶老师提到刘英老师给她的教诲“有能力的人不会着急”,我想用这个故事来诠释这句话的意义。一个有能力的人,既要有一颗聪明的脑,也要有一颗温暖的心。任何一种职业能力的修炼,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来源于一个人的坚守、也来源于你对于自己想要变得更强大的强烈欲望,越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和变数的时代,我们越要懂得一个道理:一事专注,便是动人,一生坚守,便是深邃。
四个故事,教给我这样四个道理,我愿意用我毕生的力量,践行榜样的精神,进而成为别人心中的党员好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