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遇到许多类似的关系模式:
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身边亲近的人却不支持。
甚至不仅不支持,还会反过控制、指责和拖累。
有时候,他们希望身边的人能陪伴自己去做某件事,但这个愿望显然是奢望。
这时,我会产生一种好奇心:
你拥有自己的双腿,你经济独立,为什么别人可以控制你呢?
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默认条件:
只有得到对方的同意,我才能去做;只有对方允许,我才能去做;只有对方支持,我才能去做。
我会经常问他们:那你自己想要做吗?
这是你个人的事情,为什么会因为对方不同意、指责或不支持,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呢?
他们会说:“那我们就会吵架啊!”
生气是一个人的事,而吵架是两个人的事。
他们最多只会感到不开心、不满意或发脾气,但一个人怎么会自己吵架呢?
这时,你只需要想去做你自己的事情,你可以解释也可以不解释,你可以征求意见而非征求同意。
你做不做是你的事,他生不生气是他的事。
他们会说:“那关系不就断了吗?”
对方的理解,有时候很难。
当不被理解和支持的时候,有的人就会妥协。
然而,妥协会导致委屈和不开心,毕竟,他们无法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把这种委屈的状态称为“没有自我”。
妥协会带来委屈。
妥协一次还好,但如果你经常妥协,你会幻想对方也会妥协,希望对方也放弃自我,补偿一下你所失去的自我。
然而,对方很难像你一样为你妥协委屈自己。
对方可能是个很有自我意识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他可以为了自己想做的事随时伤害关系,甚至牺牲关系。
这会让你感愤怒和委屈。
因为你失去了自我,无法坚持自己的想法,把坚持的权利让给了对方。
这时,你就允许对方伤害你了。
你需要知道,什么对你来说更重要。
如果你觉得那一刻感情更重要,你可以选择妥协。你可以放弃自己想做的事,这样你就能得到关系的满足。
这样虽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事,却得到了自己更在乎的关系和感情。
这就是为了自己更看重的东西做出的妥协,而不是为了对方做出的妥协,因此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
如果你觉得那一刻自己想做的事更重要,那就去坚持。
即使对方会指责你或威胁你,你依然可以坚持自己的选择。
同时,你要为暂时甚至永久失去对方做好准备。
无论你选哪个,实际上你都是赢家,你都得到了你想要的,只是没有得到全部罢了。
在关系中,一个人最痛苦的是,既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又想保持和谐,还想要感情,还想要稳定,还想让对方开心。
更痛苦的是,自己想要这么多,自己却不自知。
只是不断地试图通过指责、解释、说理、抱怨、逃避等方式来改变对方,希望能够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
也许在某些时刻你可以得到全部,但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显然无论你付出多大努力,都无法始终得到所有的东西。
放弃,就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当所求不能兼得的时候,你必须学会放弃:
要么暂时放弃自己想做的事,要么暂时放弃关系。
~丛非从
从这篇文章里,我终于看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
记得小学时,有一次我跟姐姐闹着要去赶集,闹了半天,我爸终于同意了。
给我们一人几块钱,姐姐拿了钱立即欢天喜地走了。
我则沮丧地把钱还回去,说什么也不去了,但是又不开心。
妈妈问,“咋不去了,刚才闹半天,这你爸也给了钱了,你姐姐人家都赶集走了,你在这里怄啥,还不快去?”
我说,“我爸不是真心想让我们去,他给钱的时候根本就不高兴。”
后来我姐跟小伙伴儿回来了,买了小发饰,开心得很。
我什么也没有,更不开心了。
我当时就是,既想赶集,又希望我爸高兴地把钱给我们,说去吧去吧,真心实意同意我们去。
我姐选择了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我爸真同意还是假同意、高兴还是不高兴。
而我选择了放弃自己想做的事,要求我爸不仅同意,还必须是高兴地同意。
在以后的人生里,我姐跟我都延续了自己的模式。
她以满足自己为先,不害怕伤害关系,反而在婚后当家做主。
我则一直为了关系和情感,不停地放弃自己想要做的事,也因为放弃自主权积累了很多怨怼、愤怒。一直停在原地无所作为,等着永远等不来的皆大欢喜。
搞笑的是,我姐不怕伤害关系,关系反而更健康,或许她压根就没想到伤害不伤害,只是奔着她想要的去了。
我则更敏感,关注到对方情绪,由此给自己整出了许多纠葛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