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语言》是一本研究儿童语言能力与学习成绩关系的书,作者是芝加哥大学的医学教授萨斯金德,书中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也综述了其他一些心理学家、教育专家的研究结论,书中的核心观点是:父母的语言就是刺激大脑发育的最好办法。
一、跟孩子说话数量的重要性
据统计,在美国,经济和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3岁孩子累积听到4000多万单词,能掌握1116个单词,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听到和掌握的单词,不足前者一半。这样的差距对孩子的从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情商、创造力等方面有巨大的影响,到三年级时,成绩的差距非常明显。
贫富的差距,会造成早期语言环境的差异,因为高收入家庭的父母更耐心,时时都在回应孩子,而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回应就少了许多。高收入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一般是正常的聊天,而低收入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经常沉默。
作者认为,除了多交流,还要让孩子得到更多正面、积极、肯定的词。
二、跟孩子说话的三个原则
跟孩子说话时,要注意三个原则:
1、共情关注
共情关注是指和孩子要处在同一个语境中,他关注什么,你就关注什么。孩子的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短,要始终跟着他的节奏来转移,保持同一话题。
数字设备是共情关注的天敌,说话时看手机、电脑、电视会破坏语境。
2、充分交流
大人可以一边做家务,一边念叨手上干的活儿,让小孩子把你的动作、拿的工具所对应的词汇一一对应,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词汇。
交流过程中要少用代词,人名和物品都要说清楚具体的名称,不要用他或它来代替。
3、轮流谈话
与孩子聊天时,要聊开放式的话题,不要问一些简单的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来回答的问题,这样能使双方轮流发言,使孩子独立思考。
三、跟孩子说话的方式
跟孩子说话的方式有两种:
1、指令式
我们都喜欢“听话”的孩子,我们发出指令,孩子就听从。比如,玩完玩具后,跟孩子说:“现在收拾玩具”。
但下指令通常都是违反人的本性的,用到的词汇很简单。
2、探讨式
说话时,解释因果关系,给孩子一种自主权。我们可以跟孩子说:“玩完了玩具,我们应该怎么做啊?我们是不是要收拾一下呢?你能帮助我一起收拾玩具吗?”
这种说话方式要说更多的话,说起来更麻烦、更耗时,但对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影响很大,是在鼓励孩子向更高层次的行为发展。
跟孩子说话,是一门学问,而早期交流最多的是母亲,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德国是第一个建立女子学校的国家,就是基于对这一点的认知,使得德国人民的素质在短期内得到高速提升,国力也得到飞跃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