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习惯
读书,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我喜欢读文章,但是,更喜欢读书。在这里,读书更多指的是一本完整的、已经完结的书本。
如果说,什么对我的意义大,我想读书是毋庸置疑的。它的影响也许开始的时候不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的却是整个人。
如果说,什么时候开始养成每天看书的习惯,我想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在那之前,断断续续的看过一些爸爸身边的书。家人对于我的影响不可置否。而吸引我一直读书的初衷是——小说。也许很多人看到这两字,都会喷笑。小说其实很多人都会坚持看的哈。不过,它确实是让我坚持并成为习惯的初始。所以,一直以来,我也感谢它。
犹记得,最开始的时候,上初中寄宿的姐姐每周回来时都会带着一本小说。当第一次看就被迷住之后,我便每周都期待着姐姐回来,而后总是迫不及待地翻看着。上了初中,我也上了寄宿的学校。那时候,学校并不允许带手机。上课之外的乐趣,就是各个宿舍之间传递着各种书籍。这个时期,除了各种言情小说还有名著。从开始的台湾言情,过度到郭敬明饶雪漫他们的伤感现代,又到各种连载的读者文摘还有知音等。为了满足读书的乐趣,我当上了图书管理员。当时学校刚好要招两个同学,我的舍友是一个,而我看到也马上去了。于是,周末的时候,在图书馆,除了帮一些忙外,更多的时间我可以畅游书海。在各书架的角落看着自己感兴趣的书。
一直以来,我算是比较听话的。那时候老师说要读四大名著,我便真的捧着厚厚的书本看了起来。初中时,对于偏白话的《水浒传》看的津津有味。而高中的时候,则是对《红楼梦》反复的体会。上了高中,喜欢看《巴黎圣母院》系列丛书。而小说方面,更喜欢看穿越文和玄幻文。还记得,初中的时候在图书馆翻过《幻城》,不过当时看了一些看不懂,便再也没有看了。如今幻城都已经拍成电视剧了。
随着小说看多了,就越来越觉得千篇一律。渐渐的就更加喜欢看生活写实的,喜欢看传记、专业书籍。对什么感兴趣,就找那方面的书。每每遇到问题,书似乎成了我第一个想到的东西。
读书,是一种收获
一、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丝平和。
身边,有许多朋友看小说,但是认真看偏专业的书籍的朋友比较少。我喜欢看传记,每每看一个人的传记,总觉得自己也随着书中的情节活了一次,多了一生。看短篇文章,我会瞬间鸡汤,但是有时候难免浮躁。然而,当我看一本完整的书时,我的心境会逐渐平和,当看到一些让自己共鸣的部分,我会写下自己的感悟。
二、少了一点自大,多了一分眼界
我虽然去过得地方不多,然而看书却让我拓宽了眼界,不再只着眼于一角。我不再觉得自己多厉害,我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会因为一些赞美成就就洋洋得意、夜郎自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几乎人人都会。当万里路达不到前,读书可以先做基础。唯有所知所学足够厚,当你出行时,才能厚积薄发,有更多感悟。就如颜料,若你只有一色,如何也就一种变化;但当你又有足够多的颜料,你就可以变化出更多你想要的色彩。思想也是一样,先知而后悟。读书,让我知道世界有多广,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眼界有多宽,格局就可以有多大。
三、少了一些空虚,多了一丝乐趣
在这个互联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人反而越来越孤独。一个人的时候更多了。朋友们总说:你一个人在房间多无聊啊。然而我总是笑笑。一个人的时候是我的精神乐园。我十分享受独处,因为这个时候我可以静静的看书,可以放飞思想。每每朋友们问我在做什么,一大部分的时间,我喜欢回答:“发呆。” 看书、发呆、写下瞬间的灵感或感悟。
读书,是一种督促
读不一样的书,体会不一样的人生。每每看完书本,就会多一份信念。渴望自己可以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优秀,一样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拥有自律的生活,精彩的人生。
于是,每次读书,就像是一位亲密的家人,时刻督促着我,让我向优秀不断前进。对了,继续加油;错了,就赶紧改变。读的越多,越是觉的知之甚少。总能看到许多人说无聊,说不知道做什么;上学的时候,也有很多朋友感叹暑假太长,时间太慢。然而,我却永远觉得时间不够用。如果问我:如果有个能力,你希望是什么?我想说,时间多点多点再多点。
终身学习,是我的信念。读书,让这个信念更加强烈。它让我不断拥有一些自己都后知后觉的好习惯。一本厚厚的日记本、随想随记的笔记习惯、勇于挑战、乐观开朗。它让我与朋友接触更加亲切、随和。
朋友们,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就好好的读本书吧。读书永远不晚,但越早读书越好。你的阅历会让你走得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