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交通中有红绿灯,思维也有红灯和绿灯,你知道吗?

交通中有红绿灯,思维也有红灯和绿灯,你知道吗?

作者: 芳芳的读书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2-01-31 15:54 被阅读0次

    【芳芳小课堂】——Day47

    2022年第8篇文章

    今天学习《好好学习》第二章的内容,以下是我的践行清单。 

    01 读书的方法

    书中作者的读书方法分为两部分:

    1、读书不再追求速度,而是花时间记录笔记——不仅仅是摘记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这些启发和过去的哪些经验相关。

    2、当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反思自己,有一段时间我读书就是追求快,希望能快速读完一本书,再读下一本,那会追求的是读书的数量,而忽略了读书的质量。那会几乎不会去重读一本书,因为如果重读一本书的时间会影响我读新书的速度。而现在,这种想法已经没有了,现在我会反复阅读好的书籍,比如这本《好好学习》,读完后,感觉对自己很有帮助,所以现在重读第二遍,并且些践行清单。

    写践行清单的方法和作者提到的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道理一样,只有把读过的内容内化并且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个知识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

    02 学习临界知识的心态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两个心态:绿灯思维和以慢为快。

    1、绿灯思维

    第一次听到“绿灯思维”这个词是在晚情姐的高端影响力社群晚情姐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讲的。在这本书中这是第二次遇到。既然有绿灯思维,相对应的就有红灯思维,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定义。

    红灯思维: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绿灯思维: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红灯思维反应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一个行为习惯:习惯性防卫。而绿灯思维恰恰是打破了这种习惯性防卫。

    那什么是习惯性防卫呢?

    习惯性防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觉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为什么会有习惯性防卫呢?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心理学概念“基本归因偏差”。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别人,是那个人的问题。而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就不这么想了,反而会把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

    因为存在“基本归因偏差”,当我们自己遭遇挑战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向外部找原因,所以我们会习惯性防卫。

    我们了解了红灯思维是由基本归因偏差引起的习惯性防卫,那怎么样打破习惯性防卫呢?方法只有一个:建立绿灯思维。

    想要建立绿灯思维,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更基础的认识: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防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

    我们需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是不一样的,“我”是好的,“我的观点和行为”是用来改进和提升的。

    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当出现别人反驳自己时,有的时候会出现习惯性防卫,一般出现习惯性防卫的情况是自己觉得对方没有自己知道的多。这个想法需要改一改。把“我”和“我的观点和行为”区分开,以后要时刻提醒自己,对方反驳的是我的观点,而不是我这个人,我的人是好的。

    2、以慢为快

    我们遇到新观点时需要用绿灯思维来面对,在学习具体知识时需要以慢为快。

    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运用起来游刃有余。所以,我们想要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哨的新方法、新技巧。

    我们要以慢为快,其实是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面,这就是二八定律。把时间花在自己不明白但重要的问题上、重要的基本概念、由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上,都是非常值得的。

    赶着快的人,选择的是同一条路;有勇气慢下来的人,很少,反而在快速成长的路上不拥挤。

    反思自己:现在每天学习一篇国学,不求快,只求懂,对于没看明白的,还会反复阅读,也会结合不同版本来看,目前道德经我结合了王蒙和韩鹏飞解读的两个版本在看。国学值得我们反复学习。

    我现在读书的速度比较慢,因为想要输出自己的践行清单,好的、经典的书籍真的值得反复读。

    总结:掌握临界知识,首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而在具体学习时,又要友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

    03 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

    有时候我们向外求,不如向内求。我们越是想要提升自己,越应该关注自己本身,让自己安静,向内求。

    本书中作者给出的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有: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1、反思

    反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是内功的基础。我们对同一件事情得出假设的质量不同,意味着我们的认知深度差别很大。而要想让我们假设的质量得到提升,最核心的步骤就是反思。

    怎样训练反思能力呢?有三个方法:(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3)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比较重要的大事发生后,当然应该反思,但是决定你在关键时刻表现的,却是一个个小事的积累。

    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大部分都是一件件小事,我们在记录反思日记的时候,可以把思考过程,甚至身体反应和当时发生的事情结合起来记录,这样当我们回顾的时候,才能有更多的启发和触动。

    (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人能够改变自己,一定是有原因的。在《一分钟经理人》中有一个观点:“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反馈可以是来自外界,也可以是来自自己。我们给自己设定一个身份,每天按照这个身份标准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行动,这个过程就是自我反馈的过程。

    在《掌控习惯》中也提到,要关注体系而非目标,只有改变我们的体系,才能真正改变自己。当我们为自己设立好一个体系后,再加上每天反思、对标,这样每天我们都会受到内在的反馈,更有助于我们改变自己。

    (3)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我们可以将每天的反思日记分成不同的板块,每个板块设一个关键词或小标题,然后记录自己当时的感受、情绪和思考,为自己设定好一个反思模板,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坚持记录反思日记。

    目前我的反思日记是从四个方面来写:家庭、个人成长、生活和人际关系。目前自己坚持了快一个月了,目前收获不是很明显,先继续坚持下去。

    我们成长的过程,便是让我们的假设更加接近事实的过程,而反思是让这一过程加速的助推器。

    2、以教为学

    以教为学,就是教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猫叔也一直强调教是更好的学。

    以教为学有三个价值:

    第一,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

    第二,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我们的短期记忆能够转化为长期记忆的关键就是不断重复。而教别人,是一个很好的建立长期记忆的过程,而且教学的环境让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增添了新的场景,回忆起来更容易。

    第三,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以教为学这个概念最早是在猫叔的社群里听到的,那会对这个概念理解不是很透彻。也一直没有践行。后来在工作中慢慢体验到教是更好的学,今年在社群中也慢慢开始体会到这个观点。想给社群里的宝宝们提供好的分享,自己首先得学会、学透,这也是输出倒逼输入的一个方法。

    3、刻意练习

    可以练习的核心假设是:尽管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心理表征是指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也就是元认知。元认知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但是很少有人能自觉地意识到还可以去思考我们“思考的过程”。然而,正是我们思考地过程,决定了我们思考的结果。

    《刻意练习》这本书是我们2月份要开始共读的书籍,2月份将这本书吃透。

    结束语:育儿也是育己,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长,并且始终保持终身成长。如果你喜欢读书,欢迎你来加入我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交通中有红绿灯,思维也有红灯和绿灯,你知道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dh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