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我定下的要梳理我印象笔记体系的计划,昨晚我重新再次学习了陈华伟老师的知识管理课程里关于笔记本体系的搭建课程,然后用思维导图梳理了一下自己的笔记本体系,也在幕布里做了相应的笔记。按照陈华伟老师的知识管理架构,他印象笔记的笔记体系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inbox笔记本体系
第二部分,主体知识库
第三部分:存档笔记本
陈华伟老师在inbox信息中转站和主体知识库之间还加了一个工作台,用来存放当前专注的项目,例如每天查阅的资料等,这个工作台相当于一个桌面,可以按照轻重缓急来排序,全部完成之后就把当前工作台的项目再转移到相关的分类中去。他的主体知识库分类按照唯一的维度来分类,也就是按照性质来分类,分为工作,学习,生活和兴趣爱好这四大类。
我大体上也是按照这个分类来分,只是稍微修改和简化了一下:
1、我把工作台去掉了,因为我当前专注的项目比较少,没必要为了这个项目转移文件,我一般都只是在文件所在的分类中直接操作。
2、在我以前的印象笔记分类中,我把日记系统放在了生活的分类中去,但是每当我写日记的时候都要下拉寻找日记的分类,这无形中增加了我的工作量和耗费了我的时间,所以我把日记系统放在了inbox信息中转站的后面,主体知识库的前面,也就是说,我把日记系统替换了工作台的位置。
3、我把存档笔记本去掉了,在每个分类需要存档的的地方加开一个存档文件笔记本,例如,我的工作文件的存档,日记文件的存档等等,以此类推。这样的好处是,每个分类的存档,如果需要查询的话,可以直接就能查到,不用下拉到最后的存档文件,搜索时直接按分类下的笔记来搜索也方便。
4、关于学习这个分类,我分为两大块,第一大块是学习主体知识库,第二大块是学习资料库。第一大块的学习主体知识库里放的是我收集的各种学习资料的文章,我归到主体知识库的学习大分类中去,第二大块的学习资料库里,我放的是我收集和购买的各种网络系统的学习资源,有音频视频和文字等内容,一套系统的内容就建一个笔记本,每套内容按名字的拼音首字母来排序,方便我查找和学习,这一大块的内容我放在倒数第二的位置,相当于存档文件的形式,要学习时就调用,或者直接在当前的文件中学习。这样的好处是,能在笔记中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查找和学习,不占用主体知识库分类的内容。不用下拉查找。
5、最后,我把共享资料归为一大部分,这个我放在分类的最后。在这个分类里,我放的是购买的或者是在网络上在印象笔记里的共享文件,到需要时才调用。
以上,大体就是我现在印象笔记的最新迭代的版本。这个版本大概是修改了差不多十次之后的版本,也是用得最久的版本,等有需要做改变再来迭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