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诚不我欺。余秋雨散文之气势宏大,忧思情深不得不令人佩服。余秋雨的文章,最早于高一时接触,一篇东坡突围余不得不盛叹其为近代中国最好的散文。它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东坡不是圣人,甚至不算完人,但余秋雨写出了那份属于中国士大夫潇洒!
从《道士塔》的漫漫黄沙开篇,和着异乡漂泊者的脚步声结束,透过词句背后穿透历史迷雾的画面,越平凡质朴越令人动容。王道士远望外国学者拉着满载敦煌文物大车的背影,天一阁门口及膝深的积水与楼阁上满地的枣核,牌坊下尼姑庵中那些腼腆年轻女老师们,布鞋踏在昔日牌坊上的雕纹上,送孩子们远去而挥动的小手绢,那两个为开了一冬的腊梅花瓣撑着紫绸伞的小护士……画面在一个人物身上定格,停顿一下,又跳到另一个场景上,再停顿。一放一停,一停一放,那么浩大深奥的中国文化历史,一下就有了形象,有了精气神,不再抽象,不再枯燥,哪怕是屈辱的部分,也让忍辱负重有了发泄的具体出口。
其实,观余秋雨文化苦旅便觉得余不是俗人,甚至是个晋之雅士(至少当时是)。一个人书读多了,便会思考,便会感到心灵那彻骨的孤寂。人本过客来无处,休说故里在何方。随遇而安无不可,人间到处是花香。我爱书,书亦不会弃我。我如此,当年的余秋雨怕也是如此。闲庭漫步于山水之间,随手戏画三两笔。洋洋得意三百篇,可乐哉!
可是17年我读到余秋雨新作《空岛》,不觉大失所望,这是一部讲述清乾隆年间,为争夺汪直宝藏,各方势力展开角斗的历史悬疑小说。说实话,刚开始纯碎是因为余秋雨所以才会看这部小说,但是看完后,不禁要吐槽一番。一是小说的历史味道根本不足,甚至出现不少谬误。二是根本读不出有什么悬疑的成分,所设置的悬念甚至自己都解释不通。三是语言特别生硬,有凑字的嫌疑。四是情节缺乏张力,非常琐碎。
当我看到出版时间是2015年的时候,心里变得坦然了,想象余秋雨的内心独白:再有几年就全面小康了,我老余也得为中国GDP做出一些贡献吧!你说啥,我捞钱?在现在这个花花世界,谁不朝钱看齐?捞些怎么了?
真的很可惜,爱早期余秋雨(至纯之文人),叹今日余秋雨......
最后推荐几部不错的悬疑小说白夜行 嫌疑人X的献身 盗墓笔记 地狱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