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运营思维最核心是:我们要以标准化和可复制化的方式去满足用户的需求,给用户提供确定性的产品和服务。从想法到产品,意味着交付给用户的服务,从价值确定、细节不确定,走向价值确定、细节也确定。产品一定需要标准化、流程化、可规模化、可迭代、可复制化的。
Part 1:我有一个绝妙的想法
我们可能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我有一个绝妙的想法,就差一个程序员了”,然而这些人往往并没做出优秀的产品。
首先,按照人口基数和概率来讲,你以为的绝妙的想法很可能早就有人想到了,甚至市面上都可能已经有成熟的产品了,只是你没了解到而已。其次,有一个绝妙的想法并不代表着能够将这个想法进行落地,能将这个想法进行落地并不代表着能够完美的执行,能够将这个想法完美的执行并不代表着能够有效的进行运营推广,能将这个产品有效的运营推广并不代表着用户愿意为之买单。总之,并不是说有一个想法,然后做出来一个产品,从想法到产品会经历很多过程,中间任何一环出问题都会导致产品的失败。
Part 2:如何判断想法是否靠谱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说“选择大于努力”,当然并不是说努力就不重要了,努力同样也很重要,但是相对而言,方向则会更重要一点。对于一个想法也是这样的,所有的落地都是基于这个想法的,而想法本身是否靠谱,市场的蛋糕有多大,天花板又在哪里,则是需要提前去考究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一个想法是否靠谱:
产品价值:首先需要明确产品的价值是什么,能够帮助用户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在没有新解决方案之前,用户是采用怎样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新解决方案和用户之前的方案相比,有没有更高效,更便捷?
目标市场:需要清除的认识到我们的产品是为谁解决问题的,这个用户群体的规模有多大,用户有着怎样的特征,消费习惯以及价值观。只有深入的了解了目标客户和用户,才可能更清楚的了解用户的特点以及痛点,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市场规模:主要是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存量市场是指市场现在的规模有多大,也就是说的蛋糕有多大,我们能从中分到多大的一份,增量市场则是指市场的增长速度如何,上行空间有多大,如果说选择的市场太小,而上行空间又很有限的话,则会导致天花板很低。
竞争优势:我们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相比优势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能够成功,我们有着什么样的关键资源来保证产品的成功?如何能够构筑竞争壁垒去阻止竞争对手的跟进?
切入时机:现在的技术手段和基础设施是否能够满足产品的需求?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认知是怎样的?现在切入市场的时机成熟了吗?
运营推广:想要获取更多的用户,运营也是必须的,一方面需要通过开源来获取新的用户,另一方面也需要产品本身能够足够好,从而让用户留下来,提升用户的留存,并且最好能够通过一两个爆点来打动用户,让用户实现自传播。
风险应对:对于这个想法,有没有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版权风险以及其他的一些风险等等,风险发生的概率是多大,波及范围有多广,严重性有多大,这些风险的应对措施是怎样的?
Part 3:阻碍想法落地的原因
从一个idea到一款产品已经需要经历诸多的坎坷,而至于产品上线之后的表现,则很有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情景。阻碍想法落地的原因大致有这么几个:
想不清:最初有了一个想法的时候,这个想法很有可能是比较粗糙的,甚至是不完善的,对行业以及市场的情况可能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在尚未完全想清楚的情况就贸然去做会是比较危险的,只有先想清楚,然后才能够做出连续正确的决策。
推不动:当有了一个靠谱的想法,并且也对想法背后的本质有着深入的了解之后,为什么有的公司还是死了?有可能是因为缺乏相关的资源导致想法推不动,比如公司缺乏相应的人才,导致想法在落地的过程中,实际的效果大打折扣,或者说是由于缺乏资源,导致没有相应的渠道进行推广,又或者说是难以展开商务合作,缺乏必要的合作伙伴等等。
没价值:所有的落地都是基于想法的,如果说想法本身就不靠谱,那即使后续的落地做的再好,产品本身也可能表现的并不是很好。比如想法本身就是没有价值,或者价值较小,天花板比较明显的,又或者说不能够产生持续的价值从而形成正向循环的话,那么基于这个想法所形成的产品则也很难发挥出较大的价值。
时机不对:有的时候想法是成熟的,而现在的技术手段或者基础设施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另外用户的心理认知和使用习惯也是一个需要慢慢转变的过程,当切入的时机并不成熟的时候,这些因素也是会制约产品的发展。太早的话很有可能就成为了先烈,而如果太晚的话,则很有可能先行者的先发优势过于明显,很难追赶上了。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技术型项目经理】。可获取软件行业动态、技术积累和项目管理理念文章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