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病死

作者: 洁瑜 | 来源:发表于2016-07-01 23:57 被阅读120次

“我们的一生花很长时间与心力处理‘生’的问题,却只有很短的时间处理‘老病死’。”简媜在《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如是说。

这已是近月来第三次回家听到奶奶说摔倒了,帮她搽药油的时候一边“骂”她一边流泪。这一次摔下来,比前面两次都严重,这位胆大得令人匪夷所思的86岁老太太竟敢站在不平稳的凳子上探手去摆弄床顶的东西,先摔在桌子上,再摔到地上,花了好些时间才爬起来。听她描述,毛骨悚然,心痛并侥幸,幸而命运,没有刻薄相欺。

她像极了屡教不改的顽劣小孩,不知哪一次才能真正让她痛彻心扉。我要怎么才能让她知道,今非昔比,蹒跚的步履,脚下是80多年的重量。她的背影,仿佛一支快要燃尽的蜡烛,稍有风吹草动,随时可能熄灭。

我说奶奶,这是真的最后一次了。她说我太闲了,耳朵聋听不到别人说话,干坐着无聊。

能如何呢,陪伴,喊破喉咙也要跟她说话,还有,帮她完成心愿。

她说,想去看看妹妹。她知道姨婆生病卧床已经很久。五六年前情况尚好时姨婆的儿女带上轮椅也要把她载过来探奶奶。后来身体老化衰弱得实在支撑不起路途,这便是姊妹俩没再见面,奶奶时常惦念却无能为力。我和爸爸替她去探望,她让我带上话,告诉姨婆,奶奶很挂念她但来不了了,两眼噙泪。那种殷切和无奈,叫我几乎伤感。然而我该如何告诉她,姨婆几近失聪,听不到你带给她的话,也几乎认不出我和爸爸,脸色苍白身体消瘦,每一动,都是对生命的考验,那种无力与憔悴,望见便想落泪。

生命墓年的病痛,是命运的眷顾还是时光的残忍。

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姨婆的子女儿媳就这样照顾她这么多年。我不知道中间发生矛盾和隐忍有多少,但看到他们贴近她耳边大声说话的亲切如同婴儿时的贴面逗笑一般,只是角色转换,从前站在地上的人如今躺在床上,那感受得到的温度让我觉得他们一定会坚持。

那么,病床前的不离不弃一定是岁月的温柔相待。

而另一个不禁让人慨叹生命的消息是,姨婆的小儿子患鼻咽癌,屋漏偏逢连夜雨,四十出头,化疗医治。

你会止不住慌恐,意外和伤病什么时候降落到谁身上。已经不止一次,回家后发现村里某位老人已不在世,这种无声的消失让人觉得生命如纸般轻薄。

死亡这堂必修课,即便有人抵死不愿意面对,也无人能免。我们这一代,也要开始修习父母长辈的“老病死”课程,以使参加考试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简媜说,完整的人生应该是五味杂陈,且不排除遍体鳞伤。无论哪一种味道降临,我们都有一股勇气从心底升起。

相关文章

  • 生老病死 老

    老 老,也是半点不由人。从出生那天开始,人就在不断慢慢地变老,尽管有时候人们更愿意把某个阶段定义为长大。既然是自然...

  • 人生

    表面风光, 内心彷徨。 容颜未老, 心已沧桑。 人前常言, 生老病死, 人之常情。 其实我心, 并非此意。 害怕老...

  • 净宗法师    人生实相

    佛说人生实相,即是生、老、病、死苦。佛法的目的,正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此生老病死苦。 世人既然没有一个不厌患老病死苦、...

  • 我那么努力是因为,我怕自己后悔

    我一直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的顺序,生-老-病死。 死,是因为年龄大,身体机能下降的结果。距离我们不到六、七十岁的...

  • “生老命死”变成了“生病死老”

    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手段源自于:自然; 西医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手段源自于:科学的理论研究; 科学的理论研究通过反复试...

  • 《天长地久》龙应台2018.9.25

    写给妈妈的书。陪伴妈妈变老。生词生老病死这节课学校从来没有教过。

  • 生老病死,青丝白发

    生老病死,似乎是在正常不过的事。 因为“生”,所以我们会“老”,也因为“老”,我们必不可免的会“死”,而“生”...

  • 苦(Pain)

    人生有八苦: 生 老 病 死, 爱别离、怨长久, 求不得、放不下! 生老病死苦,生的疼痛,老的哀伤,病的愁苦,死的...

  • 老了

    世界万物都遵循着生老病死的规律。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生老病死我们太少去关心,而人不得不面对的是亲朋好友及自己的生老...

  • 做好自己就是和善之美——我的拍打个案记录十四

    病与身体是什么的反应?生病反应的是什么?怎么会生病,生老病死,生与老在一起,病与死在一起,在现实中大部分人都是病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病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kq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