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遗风

作者: 风忧公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0-14 10:02 被阅读0次
    秦汉遗风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此书是杨妃留下的唯一诗篇,以其诗句措辞和意象,不难想象霓裳舞舞姿之美,服饰之华。

    《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始到明代,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它的名字,叫汉服。

    秦汉遗风

    汉服,是五千年沉淀的中华气度。汉服主要有:曲裾,襦裙,袄裙等服饰。汉服,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衣领有交领,圆领,对襟,衣襟为右衽,隐结系带。汉服袖圆以应“天圆”,衣领交叠成矩形以应“地方”,背部中缝直到脚踝以应人道正直。天圆地方,洒脱飘逸,端庄大气构成了汉服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气质。因此,我国自古被称为“衣冠上国”。论沉淀了五千年的中华气度,舍它其谁。

    若汉服的由来取自天意,那与汉服的相遇是否取自缘分?只因人海中匆匆一瞥,就喜欢上了,说一见钟情并不为过。广袖罗裳,襦裙交领,羽织胡裙,流仙羽衣。它如同翩翩公子,温润如玉,谪仙一般;而我如同情窦初开的少女,甘愿为此沉沦。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转侧看花花不定。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踏泥无惜心。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白大诗人在讽谏时不经意地给我们留下了汉服的珍贵资料,句句尽言华裳之美。由此可见“江南春水色”是多美的景色。它的美丽,怎么形容都不足为过,广袖轻衣,穿上它,羽化登仙,飘飘然也。古代描写男子服饰的是并不多见,但李贺的秦宫诗中“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从衣饰上写出了汉代美少年秦宫的潇洒俊朗,与汉家女儿比起毫不逊色。诸葛“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的气度,李白“大笑拂衣去”的潇洒,这样的风华绝代,谁与之比拟?

    悲哉,悲哉。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洲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汉服,逐渐隐出了时代的舞台。而今,当有人穿着汉服走在街上,陌生感扑面而来:“和服”“韩服”“演戏的”等声不绝于耳,各种“作秀”“穿越”“出风头”等帽子满天飞。有谁记得,古时鉴真东渡,服饰文化漂洋过海,流入日本,和韩服一样,本质源于中国。

    羡慕日本,虽说和服源于中国,但经过时代的变迁,日本并没有忘记它们。在经历过明治维新的日本,直至现在,大街小巷都能见到和服的身影。

    世有中国,却已无华夏。

    幸至21世纪,中国人民终于意识到汉服文化的重要性,开始往渐渐沉寂了的汉服文化汇入了新的活力: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恢复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祭祀先贤,传统学说,传统文化等重新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

    尽管当下也有大多数人排斥汉服文化,可还是有一部分人在为汉服文化的复兴而努力着。因为在他们心中,汉服有秦之古朴,汉之肃穆,唐之飘逸,宋之娟丽,明之端庄。我汉族男儿潇洒俊郎,汉家女儿巧笑盼兮。汉服,是汉族不该舍弃的骄傲,更是汉族薪火传承的风度与傲骨。

    始于衣冠,达于博远。着汉家衣裳,兴礼仪之邦,宏盛世永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汉遗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lz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