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为什么一定要等到被惹得忍无可忍时才会出现反转剧情。原先我也是这种态度啊,也很好奇自己究竟做了什么?!
今天又一次的忍无可忍让我意识到了自己与以前有哪些不同。
那就是底线的挑战、耐心的挑战、精力的挑战终于让我的自私感爆发了。
一再地舍弃自己的利益去顾全大局,去当拯救者,却为的是那些一眼洞穿到底的假话、虚话,为的是那些让我厌恶的权威。为了那些套话我可以迅即把自己看作虚空,首先考虑全局的利益,那个全局本不该由我承担由我付出。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意识到我在为自己不遗余力地挖坑,死心塌地地折腾自己,很长时间依然难以做到全身而退。以前不知道怎样的推脱(沟通)方式既能温和地表明意图,又不会让对方难堪,那需要在一瞬间先将情绪消化,让那个无限度服从又渴望认可的自己消失,然后再带着理性去讲话。以前害怕面对面的推脱(对抗)会给相对平稳的关系模式带来波动,给自己带来后伤,让自己陷入恐慌。
其实那个空间里我已经有了足够的力量去游刃有余地伸展,完全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可是我还是习惯于被动的行动、主动地忍耐。幼时被圈在炕上玩耍的经历我完全没有感受,后来全是凭大人描述给我的才将这段经历插进记忆中。对于那段经历我无法去埋怨谁,一穷二白的家庭环境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在拼搏,他们已经尽力了。除了心疼那个小小孩,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只能想象着那个场景,一次次地贴近那个小小孩,一次次地拥抱,用眼泪去陪伴她,希望孤单的她能够被温暖到。
其实我担心的是与别人不一样而导致的孤立感。童年的那次经历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久久不能消失的印迹,那只是我作为旁观者的经历,却让我有如亲身般的体验。体验到当一个人是特别的与众不同的,他可能会受到众人的指责和唾骂。幸好我屡次尝试的实践验证孤立学说是不存在的(当一个人有能力应对时外在的观点和态度可以不必太在乎了),好像表达真实有时可以反转成为那个更被在意的一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