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写了孩子的悲观和乐观的,解释,同时讲述了儿童抑郁的4种症状。
第1种就是想法改变了。
第2种对坏行为的焦虑以及急躁易怒。
第3种消极,无法做决定和自杀倾向
第4个就是身体状态变差。
悲观有4个来源有基因,父母的悲观,从父母或老师那儿带来的悲观性批评,掌控感和无助感的经历。
批评的正确方式,这一章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在这一章节里,写了伊莲娜的故事:妈妈对今天去动物园的路上的特定行为:吓唬弟弟,指出来,并说出依莲娜一贯是很好的姐姐,接着让他对这个特定的行为道歉,这是批评的有益方法。
批评的有害方法是:对个性贴标签,用“总是”这样永久性而不能改变的说,依莲娜是顽皮的孩子,正面管教叫“贴标签”,我想起我小时候父母最喜欢说:你这个人……,就是你从来……一直……,这样的话语,所以对批评特别敏感的我,容易否定自己,觉得自己弱小,受到批评之后或遇到我认为糟糕的事实,感觉天要塌下来了,整天神情恍惚,就想着快点处理好它,一些重要的事情也被搁置。有点像书中说到的对悲观的解释。
今天班级里一个男孩,平时就很喜欢在教室里跑,今天跑了,摔倒在地上大哭,我让他坐在椅子上休息,当时我也很生气,沮丧,想法是:每次摔每次哭,然后再继续跑,怎么不总结呢?这会儿,想哭就哭会儿吧,我也没有制止他哭,就继续招呼其他30个孩子排队。领导在隔壁听见了哭声,跑来说:家长要来接了,怎么还让孩子哭?接着,他看见孩子身上有一点点擦伤,说:怎么不带他去消毒?(我没有看见孩子的一点擦伤)。
面对批评和指责敏感的我愤怒了,我问自己为什么愤怒呢?因为我不喜欢批评,不喜欢批评,为什么愤怒呢?因为我得不到理解和支持,你得不到理解和支持,为什么愤怒呢?因为我和领导的观念不一致,领导的需要是带好孩子,不要出事,不让孩子太活跃,坐在椅子上活动就好,但我看到孩子是需要各种丰富活动的,但这样受伤几率就会大,在一个班孩子多的情况下,同时又要满足孩子的需要,这种很难平衡。在这样的观念氛围里,感觉没有成长,也没有掌控感,让我变得麻木,麻木为什么会让我这么愤怒呢?因为这是我不喜欢的状态,我想要有成长的,鲜活的这样一个环境。我感觉想要突破,太难了。
我对自己说,批评也很正常,谁都会面对这些,一笑了之吧,这也是给我一次面对批评,疗愈自己的好机会。为了能让自己不要变得那么麻木,多学习多反思,让自己成长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