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半截入土的人,我在阅读方面的胃口也渐渐不好了。
之前金庸先生逝世,刚好早先在读书群说要一起读书,大致方向指定在小说,于是借机一起读金庸。打算用一年的时间把全部15部武侠小说读完。我大概花两周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笑傲江湖》,等到按照约定读《书剑恩仇录》的时候,就有点读不动。反胃。
一开始以为是作品水平的落差导致的。《笑傲江湖》是金庸倒数第二部长篇,如果不计算最后一本颇“另类”的《鹿鼎记》,算是最后一部。其时金庸驾驭情节的能力已经成熟到强大。而与之对比,《书剑恩仇录》作为金庸武侠的开山之作,自然显得稚嫩。
作品水平的落差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自己阅读的胃口坏掉了,容易撑着。回想大半年前,那时想系统读中国科幻,大概也是读了三四部,就再也读不下去。饿眼睛饱肚子,没读的时候哪本都想读,读完几本就审美疲劳。
胃口不好的适应症之一就是读书越来越挑剔,而且读书越来越慢,跟老人家吃饭一样,须得细嚼慢咽。当然这也有好处,那就是重读的书,常常能看出点不一样的门道来,这也算是理解了阅读的一种新境界。
最近看到池莉一段演讲,是她在2012年一个读书会上的发言。其中提到读书的部分,大的观点颇合我意。在此则要稍做介绍。
阅读切忌人云亦云,切忌听信广告宣传,切忌看它是否流行。你必须喜欢,这才最重要。你要跟这本书有缘,这个最重要。读书就跟找爱人一样,要有眼缘,第一眼就喜欢,你才读得进去。
这段话大致不错。任何书单都是不可靠的,阅读本来就是非常个体化的行为。一本书能让你知道名字,能来到你面前,确实是大大的缘分。为了尊重这段缘分,你至少给个面子稍微翻一下。万一你爱上它呢?!
不过现在我有时候也主动找些批判材料来阅读,我把这比做锦衣玉食中的吃糠咽菜。不但是一种忆苦思甜,也算一种苦难教育。再说了,红花需得绿叶衬托,好书也得有垃圾来比着。而且最重要的,不翻一下烂书,我怎么好意思开口骂它呢?当然,这类书自然是随时可以弃掉不读的。
你怎么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这本书呢?做减法:一本书,看第一页;再看中间一页;再看最后一页。就看三个地方,喜欢就读,不喜欢放下,就这么简单。
这样的选书方式,得碰实体,大概不太适合现在的电商平台购书。除了逛旧书摊,我也很少这样选。回想一下,我可能是有一套比较复杂的模糊定义系统来选书。比如看出版社,看作者,再就是看看目录,极个别时候需要检索。以上还不是最重要的参考,最重要的参考,你来猜猜。
接触到实体的选书,我的方法跟池莉提到的也稍稍不同。我一般是看前言后记,看看作者简介,看看书的封面设计装帧印刷。不要小看了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印刷,书的封面设计是很专门的学问,封面的风格要跟书的内容匹配,所以看看封面,大致会猜到书的内容;而装帧和印刷的水平则代表了从作者到做书团队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也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读书哪怕只读一段、一部分,也要多求甚解,要读懂它。
开卷有益。哪怕是几页书,能琢磨的地方也不少。尽力读懂,不敢说举一反三,至少能把作者的意思搞清楚,也算功德无量了。
在演讲最后,池莉给出了“减法阅读”需要避开的几种书,我简直不能同意更多。偷个懒,摘抄过来。
有几类书籍你可以避开。第一类,“心灵鸡汤类”,不碰。心灵鸡汤类的书几乎都是泛励志和滥抒情,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要你加油和坚强,要你开口先说感恩我的爸爸妈妈。这些肉麻文字的杂乱纠合,就是书籍里的地沟油。
微信公众号推文的心灵鸡汤类更有蛊惑性,有时以所谓观点文的面目呈现,更要小心提防。
第二类,“成功学厚黑学教你一招类”,不碰。在我女儿的建议下,我会偶尔看看电视节目《非诚勿扰》,我看见不止一个男孩子说他喜欢看书,但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书籍,几乎都是这一类。是如何成功如何搞定你的老板,这也叫看书啊?这种书不要碰它,毫无用处。而且一个人根本不可能靠一本书列举出机械几条方式,就可以成功,就可以搞定你的老板,人事多复杂啊,老板多狡猾啊,你做梦吧!
看这类书,本事没学着,先把心眼儿学坏了,搞不好还傻兮兮地以为自己还不够“厚黑”,还没学到家。不过这类书倒是迎合了当下一大部分急功近利者的需要,据说卖得还不错。悲剧啊!
第三类,“伪宗教的虚无玄妙迷信类”,不碰。这些书都被编撰者简化了、演绎了、戏说了、迷信化了,失去了宗教的本真意义。宗教书要读就读经典,不要读那些瞎编的书。
不谈原典的宗教传播都是邪教,顺便,只谈原典的宗教传播也是邪教。
第四类,可以叫做最值得警惕的一类书:名人传记。我不是说这类书不要读,但要慎读!大家想想,失败者是没有传记的,传记全是成功者,是极少数天才,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有那种天分和机遇的。许多人看多了名人传记,容易得病,这个病就叫做“传记选择偏见”,这种偏见会固执地影响人的行为,老以为自己是天才,老以为自己是特殊的,是被上帝选中的。许多人会严重脱离现实而误入“现实扭曲场”,还认为自己是接受了励志,在做很正确的事情。某人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技工,结果要做乔布斯;本来是安分贤淑的一个女会计,结果到处赶场花大钱包装自己要当歌星。这就往往导致人生悲剧,处处碰壁,一生无成,枉费一条性命。
连华盛顿的传记中都有砍樱桃树的假故事,其他人的传记可想而知了。幸存者偏差在各类传记中恐怕比比皆是,造成的“现实扭曲场”更是流毒无穷。
当然,微信推文中的这类文章恐怕更差。不久前风靡网络然后快速被扒皮的某锦鲤,真要是觉得自己牛逼,怎么不去买彩票呢。不要多,连续中三个五百万,我就心甘情愿承认她是锦鲤。没错,我特容易认怂的。别怪我抬杠,体彩福彩的各类玩法,一年恐怕要来上千次,随便中几个,也就财务自由了,搞什么公众号嘛。不过在我极低概率的认怂之前,貌似这个号被封了?——这可真不是我干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