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由地独处(下)

自由地独处(下)

作者: 陈一元啊 | 来源:发表于2018-03-31 06:23 被阅读0次

    然而陈小鲁并非是病理地喜欢孤独,他爱的是真正面对自己的时光。

    在一堆喧闹的人群中要说能找出一个最显眼的,那一定是陈小鲁。成长除了外形没有对他改变分毫,在同学眼里他就是那个从小孤僻傲慢的家伙、甚至有点神经质,托这种印象的福,陈小鲁与他人的交情大多只是浅浅,因此没有朋友、更没有敌人。

    独处时他最常做的就是思考,这对小时候的他十分受用,读过的书籍教他不断整合梳理逻辑关系;可当他长大,心智成熟,过多的思考变成了一种烦恼。有一次课间他伏在课桌上,眼里注视着窗外的梧桐树在夕阳的余晖中,随微风摇曳,那种感觉像是拨开一汪婀娜缱绻的秋水般让他陶醉。周遭的人群都变得悄然无声,只剩下一人一树,突然一个声音说到:“真的要一直这样下去吗?”陈小鲁一个激灵正起身来,随手拿起一本书,他想借此平复自己内心的起伏,可似乎不是很管用。

    高一的下学期,班上来了位转学生。随堂老师请上一位女孩,陈小鲁不经意地抬头竟四目相对,那种感受犹如炎热的非洲草原迎来季风的一声闷雷,他和大地都已经干渴到了极致,同时雨季也如期而至。那女孩如同屠格涅夫笔下刻画出的少女形象一般,单纯却不至于一片惨白,不隐藏丑与恶反而更像一个活着的人。

    女孩坐在陈小鲁后排的对角线上,以至于他上课时总有股莫名的力量想把他脖子往后拧、甚至整个身子都拗过去。但陈小鲁本身并不想那样,因为他觉得自己会失控、丢掉理性,最后变得不像自己。他愣是连着三天都没和她说上一句话。

    还好那时大家都热衷于网络社交,许多平日里形单影只的人都在网络里寻找关爱和陪伴。陈小鲁在网上做的最多的是倾听,甚少发言,因为他发现虚拟社交中人的感情表达反而更真实,很有趣。一天他像往常打开聊天软件,一个陌生人发来了一句问候:

    “你好,叔本华.”

    陈小鲁很诧异,还没等他发问,对方又发来信息

    “但你不是悲观主义者对吧?”

    “你为什么叫我叔本华.”

    “因为你也是个孤独而又内心平和的人,嘘,i think u got a company.”

    以叔本华的经历和哲学为开端,两个人聊了很久。陈小鲁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暗中的屏幕,并期待对方的每一次回复,他体验到了自己和自己对话的爽快感,更令人振奋的是,那个“自己”是真实存在的。整整一夜的时间过去,陈小鲁依旧神采奕奕,找到同类的喜悦是无法比拟的,尽管陌生人没有正面回答自己是谁,但陈小鲁知道在第二天的早自习上有人和他一样在打瞌睡。

    自那天起,两人每天都会在网上聊到很晚,但在学校却没有几句话。一方面因为校内早恋抓得很严,其次两人都深谙叔本华一针见血的哲学理论——所有两情相悦都不过是本性使然。虽然是一见如故,却也只是灵魂与灵魂的陪伴。

    转眼间到了毕业季,高三一年大家伙神经紧绷,高考一结束也算是都解脱了。几个学霸凑在一起商量如何预习大学课程,几对小情侣历经“坎坷”刚有时间谈情说爱却也要说再见了。陈小鲁桌上推着很多还没写的同学录,他现在无心去写这些东西,因为他身后对角线的位置空着,而今天大概是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他想好好和她道别,就像以后不会再见那种。

    6月份的黄昏,有微风吹来,弥漫的热气好像消散了一些,陈小鲁站在校门口,影子被夕阳拉得像电线杆子一样,很突兀。虽然门卫大爷像看傻子似的望着他,但他还是想再等一等。她没出现,连同晚上也缺席了。那是陈小鲁第一次失眠。

    大概是一个周后,陈小鲁收到了她寄来的包裹。里面有一封信,和一本三毛的《妩媚的花园》。书不是全新的,信的大小刚好够夹在里面,她说她此时此刻已经在去往海外的飞机上了,叫陈小鲁不要伤心,很多话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还是把感情放在书里吧。

    移开来信纸,一首诗映入眼帘:

    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

    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

    从不寻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由地独处(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nw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