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教育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校园暴力何时休?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校园暴力何时休?

作者: 落落晴空 | 来源:发表于2018-07-16 18:15 被阅读43次

       2017年7月,一段一中学女生被两名女同学轮流扇耳光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

       2017年5月,多名男子在露天公厕内殴打学生的视频通过微博发布后迅速发酵,引发热议。

       2017年5月,发生的中国留学生在美暴力群殴同伴的事件引起全社会关注,美判两名施虐中国留学生终身监禁!

       郑州财经技师学院余同学惨遭四个女老师围殴三次,衣服被撕烂,背部全是抓痕,经网络曝光。

       一名孩子因在校长期反复遭受欺凌,最终不堪忍受身体心理压力而走上绝路,留在世上最后的三个字是“对不起“。

       。。。。。。

       当看到这样的新闻周期性地在眼前刷屏,你是否因此感到隐隐担忧、痛心疾首?!

       为何校园暴力的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

       什么样的孩子有施虐倾向?被施虐的孩子为何不反抗?

       校园暴力施暴者与受虐者后来怎么样了?

       校园安全教育该如何是好?

       作为未成年世界的监护人和守护者,作为社会责任人, 究其根本、寻求对策 ,我们责无旁贷。

    1. 永远不要放纵一个孩子的恶

             网上有一个话题:孩子的恶到底有多可怕?

    2016年,16岁品学兼优的女生被同级男生先奸后杀。

    11岁女孩遭男同学长期欺凌,腿部针眼满布,还有一根短针扎在骨头内无     法取出;

    一高中女生伙同他人,对同学打耳光、推打、脚踢、扒掉裤子并拍照,后来 还强迫其向社会人员卖淫,自己从中获利。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我们相信的人性定论。人性本善是极好的,而要人持续地保持真善美,不得不说与后天的价值导向、生长环境、教育理念有莫大干系。

       孩子小不懂事,这么较真干嘛?

       这是大多数家长对犯错孩子的第一反应。在公共场合孩子肆意打闹却熟视无睹,被看当作释放孩子天性;去人家做客,孩子随意翻弄别人的东西置之不理;孩子喜欢的游戏动画零食,予取予求,不加克制;孩子在学校被欺负立即暴跳如雷,孩子欺负弱小却以一言蔽之……

    未成年人刚刚打开世界的大门,他们对世界的一切充满好奇,甚至内心深处是不懂克制的贪婪。他们贪恋一切看似美好的东西,贪恋一切投其所好的东西,贪恋一切能令之兴奋愉悦的东西。缺乏深刻的是非判断力和自制力,纯白无暇,童心正酣。此时,作为第一监护人的父母,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这种引导须从娃娃抓起,小到一个奥特曼玩具的所有权说明,大到在校尊师重长团结奋进且恩威并施长身体力行的教育;轻则摆事实讲道理,重则担后果受惩罚。

       乡间有这样一句古谚:“犁要从小御“。犁耙作为农作工具,在农耕细作中起到重要作用。而根据经验,农夫在犁耙木还是株小植物的时候就要开始给它定型,帮助其塑形生长,多年后才能成为一把优质犁。老人们常以此来隐喻对孩子教育的启蒙要趁早。

    不论是隔代教育也好,父母的亲身教育也罢,在对于孩子启蒙教育要有及时正确引导的观点上是一致的。孩子的世界不应该只有童话,更应该有礼义孝廉的基本道德概念。

    2.  青春的烙印不该是红色

       那些具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引起社会重视了,那些受伤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以前小学有个胖胖的男生,回族人。当时他不吃猪肉,很多学生不明白,便        塞给他。有次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他吃了满满一碗。之后他再也不和任        何人说话了。其实校园暴力破坏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身心,还有信仰。

       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园暴力呢?

       不难看出,在校园暴力中受欺凌的孩子,往往是弱小的。这种弱小,不仅仅是身材上的悬殊,更是在性格气场上处于弱势。在成为校霸的欺凌对象之前,他们往往是生活中的惯性受害者。

       校霸的欺凌往往会经历试探、攻击、反复攻击的阶段。“柿子专挑软的捏”,施暴的青少年往往易怒,一旦最初的试探性攻击没有被反抗或反抗无效,这种施暴与被施暴的关系便会确立,至使暴力事件长期反复上演。而那些容易受伤的孩子,多是性格温和胆怯沉默甚至孤单的。暴力发生后,他们甚至不敢跟其他人声张,或是受人胁迫或是顾及尊严。但长此以往,受过的伤流过的泪只能在他们尚不成熟的心里积压,无法排解消除,造成深刻的伤痛,甚至一辈子的难以抹去。

       你一定听过这样一个段子:曾经亲身参加一场同学聚会,活生生地变成了一场道歉大会,那些年轻时欺负他人的同学,在酒会上内疚地向当年被欺负过的同学深深表示歉意。

       也许学生时代同学之间的打架吵闹难免,说校园暴力太过言重。但,能让老同学之间挂念于心耿耿于怀多年的竟然恰恰如此。可见,一场暴力行径对于双方有多么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受伤的红色后来占满了整个青春年少的回忆。

       校园暴力不仅仅是狭义里的拳脚相向,也包括言语、行为侮辱,肢体攻击,敲诈勒索等。而校园暴力事件中,除却直接参与施暴的人员是罪魁祸首外,氛围烘托的围观人群也是不折不扣的帮凶。拍照,捆绑,嘲笑,怂恿…… 这些所作所为,不仅给了施暴者以利刃,更切断了受害呼救的后路。对于这样的孩子的教育,更应有所警醒,因为TA的暴力不是出于一时冲动、按捺不住愤怒, 而是对于是非曲直的无视,是内心冷漠好事的外现。

       常遭忽视,缺乏关爱和指引,渴望做一些超出常规的事来引起重视, 宣泄叛逆或逆来顺受,是那些孩子内心写照。

       受害者缺乏自信,伤后的阴影挥之不去。如果此时TA的遭遇没有得到同情,内心自尊没有得到拯救,势必影响到日后的正常的工作生活,乃至新的世界观的完整再塑。

       正确引导,加强关爱,是我们能给受伤青春的一个交代!

    3. 教育是家长和学校双方的事

       不止一个心理教育学家对于校园暴力的孩子作了心理剖析,分析认为不良的家庭教育是暴力事件的根源,学校同样具有教育监管不力的责任。

    而校园暴力不止发生在高校,从幼儿园起就有类似的隐患存在。

    一位年轻妈妈上幼儿园的女儿在学校受伤,看到孩子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年轻妈 妈火冒三丈地打电话给学校,老师说辞模糊。而后得知是小朋友打架,而老师态度淡漠。年轻妈妈暴跳如雷,扬言要告老师告学校,天天把孩子受伤的照片和愤慨的情绪晒在朋友圈,寻求说法……

    上海某高职学生冲突,几名男生对另一名男生拳脚相加殴打数小时致死,学校受舆论压力“‘出于体恤同情’补偿家属十余万“,家长对校方说法做法不满,网络论坛上的申诉帖随处可见……

    高校大二女生遭异国留学生暴力欺凌,一时舆论哗然,不少人认为一定要将那几个惨绝人寰的留学生开除并告上法庭。然而事出半月,此事再无后续。据说由校方协商,受害女生得到一笔精神抚恤金并由校方保送至某重点高校读研以平息事端……

       当暴力无可避免的发生了,家长和校方的矛盾也随之提上桌面。

       面对参差不齐的教育观和屡禁不止的暴力事件,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做到摒弃前嫌,携手并进?

       家长学校加强沟通。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父母和老师出发点一致,立场相当,就该统一战线,在信息上互通有无,尤其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加以关注,杜绝暴力情绪的滋生。

       加强校园安全防护。近年来有关校园安全的规章层见迭出,然而校园暴力事件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学生施暴是思想教育上的缺憾,但事件发生之时没有及时遏制,不得不怀疑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的威信何在?当校园安全知识讲座不再走过场,当校内监控设施不再形同虚设, 当楼管保卫处积极履行应有的职责,相信校园很难再是暴力角斗的主场。

       共同面对共同承担责任。不论校园安全问题以何种形式出现,想要解决问题降低伤害,就必须是家庭和校方双方一起应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可一言堂,学校也不能做甩手掌柜。鼓励协商谈判,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而不是使孩子再遭受一次网络暴力。

       关注暴力事件中的每一环每一参与者,究因问责,防微杜渐,及时疏导,才是面对校园暴力的积极态度。

       青春只有一次,希望生命中那些无法承受之痛远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校园暴力何时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ob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