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五块钱一小碗,喝了把碗砸个烂碎。这个豪迈的过程要用手机记录下来,再发个抖音和朋友圈。
这就是“摔碗酒”,喝了就摔的酒,它似乎从西安兴起。
在西安的一条美食街,人们排着长队等着喝酒砸碗。在抖音视频里,碗的碎片在一天天地堆高。
现在这种“摔碗酒”走出西安、走出陕西,被其他地方的景区复制。
这种摔碗的游戏,和用气枪打气球差别并不大。有人愿出钱,有人来赚钱,买卖罢了。
但有人非得把他和民俗、传统联系起来,说什么去晦气、去霉运,非得把一件买卖弄得神乎其神。
这难道真是民俗、传统的复兴?陕西省民协副主席王智,他对摔碗酒有独特的见解。
碗的故事:锔碗与摔碗
作者 | 王智
2009年的时候,我在西安终南山麓一处旅游点看到一种游戏——摔碟子砸碗。组织方的经理说,这是来自远古的母系社会的习俗。
后来几年,我又在多处旅游点看到摔碗酒摔碟子一类的旅游游戏项目。组织者说,这是陕南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喝了摔碗酒可以摔走烦恼、摔出运气。
本以为这类旅游助推的所谓“民俗”,只是景区小范围的助兴节目。没想到,此风越来越热,今年借助抖音短视频的助推,各景点愈演愈烈,竟已成为全国性事件。
网红酒馆门前被摔碎的碗(图片来自网络)摔碗绝非传统民俗
“摔碗”火起来以后,很多媒体和朋友找我来说这个问题,问我怎么看。
酒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陶瓷文化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生存符号。但是“摔碗酒”是文化吗?是民俗吗?是旅游文化符号吗?是体验式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经典案例吗?
从民俗的角度来细想,我总觉得怪怪的。
我也多次请教了陕北、关中的民俗专家们。他们和我的意见是一样的,摔碗绝非传统民俗,即便极个别地方存在,也会有特殊的原因。
当然了,摔碗作为商业景点的一个体验式促销手段,也无不可。但如果把这样的促销行为上升到文化和传统民俗的高度,就实在不妥当。
老人们说,没有人会砸自己的碗。基于农耕文化的先辈们一粒米都不愿意浪费,仅仅在几十年前,一盒火柴2分钱许多家庭都舍不得买,更何况砸了饭碗。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碗在生活中十分重要,民以食为天,碗就是饭碗,古人过年如果不小心打了杯、碗,要说一句“岁岁平安”,以求心理上图个吉利。
在影视作品中,比如《亮剑》里,李云龙的独立团战士们上战场喝酒摔碗壮行,那是表现视死如归的精神。在历史典故中,项羽的破釜沉舟,那是不留后路勇往直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概。
但在日常生活中,砸碗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传统认知里的砸碗、砸锅,都表示日子过不下去了,绝非褒义。
传统认知里的砸饭碗、砸锅绝非褒义(图片来自网络)珍物惜物才是美好的传统
今年的“摔碗”风自西安而起。我曾在西安的鄠邑区和富平流曲镇,调查锔碗技艺。从锔碗匠人精细的手艺和认真的态度中透出的是“珍物”“惜物”之情。
与“摔碗”相反,锔碗是一种指将破裂、损坏的瓷器、陶器等锔合、固定在一起的修补手艺。古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指的就是这个独特的传统技艺。
而在陈炉窑和尧头窑的调查中,老窑工告诉我,每一窑烧造成功与否,在开窑前都是未知数,这项技艺无比艰辛复杂,除了依靠精湛的而技艺还需要还需天时地利人和。
耀州窑的碗靠骡马运到各地其实非常不易。关中民谚说,关中民谚说,“五月二十六下一点,快到耀州窑买大碗”,意味着如果5月26日这天下雨,就预示着好收成,百姓就要买个大碗来吃饭。
锔碗,一种珍惜碗盘的工艺(图片来自网络)另外,过去在商洛山区,没有条件烧窑,草编艺人做编织草碗、刷大漆,旋木匠人做木碗。匠人说,之所以做木碗、草碗、漆碗,是陶瓷碗少,怕孩子不小心打了碗。足见人们对碗的珍视。
中国耀州窑陶瓷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孟树峰老师说,自己做了一辈子陶瓷,从没有听说过“摔碗驱邪”这样的民俗。
制作陶瓷需要大量能耗,向环境释放大量的空气和煤渣等排放物。陶瓷的制作是一件能耗和环境代价都比较大的事情。如果轻易砸了碗,不仅因为碎品增加造成新的环境负担,更把之前的环境负担给白费了。
一个戏曲界的朋友说,戏剧之中关于碗的文化主题不少,钉碗、端碗、顶碗、落碗等,也有悲壮的视死如归的摔碗,但是没有这样一种传统。
中国三彩大师郭爱和我说,中国作为陶瓷之国,陶瓷文化是中国人最骄傲的古老技艺。摔碗酒除非喝醉了发酒疯发泄,或者死囚的断头酒才会有。一个好好的碗买来当成娱乐摔了,是对陶瓷人这种艰辛的付出不尊重。
豫剧《卖苗郎》的“摔碗”一折,背后是天旱绝收的悲怆(图片来自网络)摔碗的环境问题是永久性的
制作陶瓷需要大量能耗,向环境释放大量的空气和煤渣等排放物。陶瓷的制作是一件能耗和环境代价都比较大的事情。如果轻易砸了碗,不仅因为碎品增加造成新的环境负担,更把之前的环境负担给白费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摔碗酒”也不适合被当作体验式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经典案例。
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里,一只都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比如儒家思想里的“天人合一”,道家思想里的“道法自然”等。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原始社会敬畏自然,农业文明敬畏自然,人与自然相对处于比较和谐状态。到了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变成“人为刀俎,自然为鱼肉”的关系,人类活动产生污染已经达到地球最偏远角落。
有一种观点说,摔烂的酒碗可以打碎了重新回炉再造,不会造成长久性污染。但这并不现实。陶瓷专家认为,通常陶瓷无法再重复利用,既便陶瓷碎片可回收,再加工成陶粉瓷粉,配料后再烧制,代价也会非常高昂。
郭爱和老师说,陶土资源也是宝贵的资源,不可再生,不可浪费,陶土上釉烧造后,再砸碎,碎片经过风化返回土地变为黄土,或许要亿万年之久。
所以,今天的“摔碗酒”,表面上只是网红时代下的新型特色娱乐形式。但这种娱乐愈演愈烈,走向全国,被竞相效仿,很有可能演变成全国性的浪费、污染潮流,不仅适合称之为民俗,还应该慎重对待。
作者 王智:陕西省民协副主席、民俗专家,东方风物研究中心专家顾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