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第一眼看到这个文章标题的时候,我是被吸引了的,想要马上点开文章看看作者到底想说些什么,因为标题太有悬念了。
什么保健品这么贵,竟然需要一套房的钱?还有“我爸”用这么贵的钱买保健品,怎么是“我”的错?这中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但是读下去之后,发现是安利保健品的,被套路了一把。虽然文章本身没有太吸引我,但还是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接下来就按照教程试着拆解一下。
1、吸引眼球
01.文章标题有吸引力吗?
“我爸花了一套房的钱买保健品”:老人买保健品是热点话题,而夸张手法的运用让人惊奇,什么保健品价格如此高昂?想一探究竟。
“都是我的错”:转折让人产生好奇,想点开文章看作者为什么如此说法。
可以说文章标题很有吸引力。
思考:好奇型标题值得学习,很勾人产生马上阅读的冲动。
02.文章配图和导语有吸引力吗?
说实话配图没有太吸引我,一双老人的手与标题没有产生太大关联。
导语以电影开场,但叙述的稍显平淡,没有太多抓心之处让读者马上进入情景。
思考:个人认为插入一些冲突性的配图效果会更好一点
2、抓住痛点
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愈加强壮,而父母日趋年老。怎么办?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不生病,特别是老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谁来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也从如下三点进行描述,抓住我们的痛点一步步打开心理防备,从而达到引导消费者下单购买的目的。
01.生活痛点
从小我就是一个不怎么顾家的人,之前是感觉挺酷很自立,但随着年龄渐长,渐渐明白了生活的不易,每次回家看到老父亲的白发,心理都很是酸楚。
02.健康痛点
希望父母身体健健康康,没有什么病痛。也希望可以提前为他们买份健康保险,保险是生活所需。
03.情感痛点
老年人买保险条件限制太多,年龄限制、健康限制等。
3、产品引入
通过朋友的亲身事例,父母生病而不在身边,做为儿女为了生活只能远方拼搏。而父母为了不让我们担心,他们选择不告诉我们,自己默默承担,并求助相信于虚假保健品。
但是保健品费用高,还不一定真正有效果。与其相信虚假保健品,不如给父母买一份保险来的安心。
4、产品介绍
01.是否全面阐述了卖点?
阐述了卖点但不是很具体完善,需要回看作者都说了哪几个模块
02.是否每个卖点都用用户能够理解的话表达?
可以理解,而且有图片展示,但是感觉还不是太深入
03.是否每个卖点都描述为用户可以得到什么?
是的
4、引导购买
01.是否提供了明确清晰的购买方式?
有二维码
02.是否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购买图片和二维码?
二维码有,但购买图片不太具有吸引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