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策划文案、产品经理、产品运营、营销策划
离开深圳的一年,我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城市-记一个自媒体人的家乡生存

离开深圳的一年,我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城市-记一个自媒体人的家乡生存

作者: 伶与仃lidiTT | 来源:发表于2018-10-25 11:27 被阅读4次

      

      从深圳回到家乡快一年了。这一年,从最初的不太情愿回来到慢慢去了解和熟悉这座城市,发现和最初回来时的状态不一样了。这大概就和你想要了解一个人是同一个道理吧,你想要了解一个人,便不会再带着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便会客观很多。

      于是,开始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关注行业发展,关注民生、房价,认识新朋友……这个过程中,有感悟、也有成长。

      01、不断上涨的房价

      刚从学校出来那会还做过一阵子房地产文案,那时候就是写广告语、软文、新闻稿之类的内容,但实际上对房地产行业了解很浅,也不想了解,因为还怀揣着新闻理想,还想远走他乡。

      前段时间听说我们这座城市房价上涨很多,中心城区楼盘价格一两万很正常,远离老城区的新区房价也到了6000+/平,这样的价格和动辄就几万的一二线城市相比好像很低了。可是,要知道,这里不过是个三线城市,在两三年以前这个区的房价也就三四千每平。

      有个商业楼盘几年前房价大概才两三千每平米。几年后的今天再过去看,建了塑胶跑道、篮球场……俨然是高端社区的感觉。在建的新房子一时成了热销的爆款产品,当然价格也翻了几番。

      在这座城市,房地产行业没有唱衰,至少目前来看还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装潢得富丽堂皇的营销接待中心,里面年轻的姑娘小伙子穿着职业套装,面带微笑,迎接着金主客户们的到来。

      这里的奢侈品牌并不少见,银座购物中心的迪奥、香奈儿专柜常常人来人往。海底捞、无印良品等都在慢慢入驻这座迅速发展中的三线城市。

      表面上看来,这个三线城市好像和一线城市的差距感觉越来越小。但实际上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和一线城市仍没法比,生活在这里的普通上班族生活压力并不小,并不像很多人说的在老家就是混日子。看着好像都是有车有房一族的年轻人们,实际生活质量并不一定高,因为提前消费的观念在这里并也不比繁华大都市弱。

      三线城市房价上涨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很难评判。但是一些要成家的年轻人都是刚需人群,即便房价上涨也要硬着头皮买下房子,要不然娶个媳妇都难。这不是夸张,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02、自媒体遍地开花

      广告公司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刻意去研究,但是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微信自媒体。

      有人说微信公众号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抓住公众号内容创业的弄潮儿的确靠做公众号实现了功成名就。

      2015年是微信公众号蓬勃发展的时期,多少人因为做微信号而一鸣惊人。而自媒体在三线城市同样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而这座城市自媒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和一个专做自媒体平台的工作室有关,很多业内人说他们这个团队带动了整个新媒体的发展。属不属实不确定,但这个公众号几乎身边的人都在关注,而创始人也成为业内人熟知的公众人物。

      前两年这个平台很多有公益性质的文章超过10万+阅读量,一定程度上来说对这个城市产生了很大影响。之前看过一篇他们写一位贫困卖菜奶奶故事的文稿,后来引起了相关部门关注,帮助卖菜奶奶解决了很多问题。也看过他们对这个城市发展的关注、年轻人奋斗话题等等内容,甚至还开了一个公益相亲位置推送交友信息。

      不过现在最常看到的是广告内容,毕竟企业要先生存,在一个商业公司,情怀这些东西如果没有广告支撑也很难做下去。不过他们涉足了书店、花店等领域,让人觉得不是一个圈钱的自媒体平台,毕竟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做到既实现商业化又能保持情怀和格调不是一件易事。

      现在的媒体宣传形式也换了天下,微信、微博、短视频成为受欢迎的形式。

      而实际上当地很多企业在宣传渠道方面依旧偏传统,还在处于初级探索转型状态。有些创意方案在品牌看来是出力不讨好,于是一些品牌宁愿踏步走也不轻易往前。也许是行业属性不同,受众不同,消费水平不同等各方面原因。

      微信微博自媒体运营成功得少见,大多还是借助其他媒体平台去做推广。这也就给了自媒体平台一些生长和发展的空间,一定程度上来说应该是好事,企业节省了运营成本,自媒体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座城市也有很多知名企业,有些品牌还是停留在借助媒体去发稿宣传这这些途径。看看国内的网红企业海尔、卫龙等老字号品牌早就在借助互联网转型,故宫都变得那么幽默可爱了,其他的品牌应该也多多转变一下观念吧。

      03、有24小时营业便利店:没有全家

      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如果非要离开深圳,最想带走什么?有网友回答是便利店。觉得这也符合自己的想法。

      在加班的无数个夜晚,全家便利店真的就成了除了公司和住处之外最常光顾的地方。

      “全家就是你家”,对于那些不能常常回家的异乡人来说,全家可能真的就像家一样温暖。

      早晨的现磨豆浆,寒冷的冬夜里加班后买一杯关东煮再去赶地铁。熟悉的叮咚开门声,还有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真诚的微笑。

      回到家乡三线城市后,马路边见到过山寨版全家,当时还一阵激动,以为是全家,走近一看却是山寨版,连座位也没有。不过后来慢慢发现当地的便利店品牌也越来越多,虽然没有全家、罗森、7-11那种感觉,但也不是小卖部的感觉了。

      有一家连锁品牌在大家小巷常常看到,忍不住光顾一下。便利店店员也大多是年轻小姑娘小伙子,曾刻意去问过营业时间,在三线城市毕竟加班的少,外地人也少,24小时营业的店在少数。不过,干净整洁的陈列,相较于小超市小卖部这已经算是进步了。

      有时下班后去健身房锻炼之前也会去便利店买个饮料坐一会,有那么一瞬间觉得生活在这座城市也挺好。

      04、这城市太小,这世界也不大

      工作中认识了一位同行的朋友,后来知道同住一个小区,偶尔也会在小区遛弯或拿快递的路上遇到。

      朋友圈里的一些前同事或者因为工作关系认识的同事有一些去了国外工作或读书,但是他们还是和国内保持密切联系。像我,即便离开了深圳,也还是会和深圳的朋友联络。世界可能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05、小朋友真多,真的很多

      现在工作不用常常加班,现在加班到深夜的经历是一次也没有。下班回家,小区里到处是小孩子打闹嬉戏的声音,后面跟着年轻的妈妈或者年长的奶奶。恍惚间觉得回到小时候生活在胡同里的感觉,热闹得很。可是这里明明也算是城区的社区。

      在深圳的时候除了周末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平时很少有机会目睹这种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主要原因应该有两个吧,一个是在深圳下班时间晚,常常加班,晚上回去小孩子早就在家里不出门了。还有就是感觉深圳的小区里也没有那么多孩子。

      夏天的时候,下班回来有时会在小广场乘凉,小孩子们嬉戏打闹着。我和妈妈说,这小区得有上百个小孩吧。真的,到处都是小朋友,从牙牙学语到十几岁的中学生。而且,还有待产孕妇一个又一个。这是正在快速发展中的一个三线城市新兴年轻小区的风景。

      二胎政策放开后,在这座最南边的城市,生两个孩子是太正常的事情。想想在深圳时,同事们都是独生子女,已婚的生孩子也大多就一个吧,之前身边还有好多结婚几年也选择不生孩子的。

      你可能要说是因为在大城市生活压力大养不起吧,也许是那么回事。但其实在三线城市生活一样有压力,房价在蹭蹭往上涨。这里的大部分年轻人买房也是要还贷款的,毕竟富二代没那么多。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新结婚的家庭毕必定也要买一辆车,这里的公共交通只有公交车,没有地铁,而很多上班族的通勤工具是轿车。而很多年轻的90后其实根本承担不起这些。家里凑齐了首付年轻人们自己还贷款,每个月几千块薪水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样年轻的家庭再去养一个或者两个孩子,其实压力并不小,如此可能随之而来的就是要降低生活质量了吧。这是很必然的结果。

      当然这还是城区的情况。而生活在乡的年轻人们更不用说了,90后们的孩子大概也快上小学了,这不是夸张,是事实。不过有一点不同,他们没有在城里买房,没有还贷压力,孩子业余兴趣辅导班、英语辅导班可能读得也还少。

      每个人离开一座城都有原因,于我也一样,也许会有人说大概是年纪不小还没结婚准备回家安稳下来吧,或者是因为工作不顺心吧。事实上,都不是。工作做得并不差,婚姻也没那么着急。最主要的原因是觉得过去的很多年都在任性走自己的路,没有为家里做什么有些不应该。

      “明天和意外谁先来临谁也不知道”。都希望我回来,也觉得应该回来,那么就回来。

      现在说到逃离还是回归这样的话题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了,其实说起来就是迁徙吧。不同时期不同的状态,对于个人是这样,对于城市也同样是。

      每个人都在成长蜕变,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城市社会的发展也给了人们更多的发展和成长空间。

      我们不再片面只看到不好的一面,而更多时候开始变得客观冷静。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变成熟了吧。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这样的句子真是触动人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离开深圳的一年,我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城市-记一个自媒体人的家乡生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uq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