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肖培东老师的两节课,我深深地被肖老师折服了。课堂上肖老师款款而来,温文尔雅。在他的引导下,课堂如行云流水,悠然恬淡。他浅浅淡淡教语文的样子也变成了我心目中语文老师最好的模样。
追本溯源 回归课本
肖老师的课是真真正正用课本教的课。从导入语到结束语他几乎都没有离开过课本,一直在引导学习学习课本上的语言文字。更加可贵的是他不仅运用课文,还善于利用课前导读的文字和课后习题进行教学,而且用得恰到好处,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例如:教学《老山界》,在赏析“一步一步往上爬”时,他问:为什么是“一步一步”?学生不仅理解了山高峻陡峭的特点,也理解了人多队伍庞大、伤员多、后勤保障物资多等等,而这正是课后习题提供的资源。将课后习题和语言赏析相结合,一举多得,省时省力,真可谓用心良苦。再如:教学《紫藤萝瀑布》,肖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宗璞写作手法的时候,学生说了很多,但就是不知道“通感”,于是老师不费口舌直接运用课后习题进行品析和讲解。我平时教学时,总想在课本之外补充资料,其实最好的资料就是教材,教材是蕴含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智慧的,他们这样编一定有自己的意图。因而我要学习肖老师这种时时刻刻运用课本的精神,别再追求什么课外补充和脱离课文的拓展,就浅浅淡淡的用教材教。
巧妙切入 一线串珠
肖老师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每节课都能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能帮助学生很快的进入文本的学习,同时还能利用这个点串出其他的教学内容,使得整节课连贯完整。如:教学《老山界》就利用课本的插图巧妙切入并贯穿教学始终。在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后老师就问:课本上编者为本文配了一幅插图,请观察插图,你知道这配的是文章哪个地方的内容?这样很快就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到了走“之”字拐路的精彩片段,自然而然进行赏析。接着又问:如果再配一副插图,你想配哪一段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再次浏览课文并分析段落的内容,老师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再次集中赏析了“夜宿雷公岩”的重点段落。到此处老师上个问题再次抛出,学生很快便找出了“与瑶民攀谈”的部分,在老师的引导下,文章的详略安排、情感主题便水到渠成的解决了。肖老师用课本“插图”这一个不起眼的内容切入并贯穿教学始终的方法可谓清浅之处见伟大。这也是我今后要学习的重要一点。
依学定教 顺势而为
肖老师的课从不哗众取宠,绝不为教而教。他的课一定是为了教会学生而教。他在上课之前一定会简单的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情。再依据学情安排自己的教学。同时在课堂上他也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从来都没有刻意的教学环节,只有依据学情的顺势而为。例如:教学《紫藤萝瀑布》,课前我就想这篇文章肖老师可是有精彩的课例的,他会不会按原来的思路讲呢?岂料肖老师在得知本班同学上节课刚刚学过《老王》时,就由要关注平凡的老王引入我们也要关注平凡紫藤萝花。这样就直接探究了文章的情感。于是又由情感引出表达情感的语言,在语言品析环节,根据学生的学情探究写作手法。肖老师不仅在大环节的设计上关注学情,而且他是时时刻刻都在观察学生,都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点拨和发问。正是肖老师的依据学情的顺势而为,才有了课堂的自然和学生的成长。这一点也是肖老师重点强调的。这浅浅的朴素无华的情怀正是我要学习的地方。
敏锐捕捉 推敲文字
肖老师反复强调课标上的一句话: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他说语文老师要有语言的敏感性,要有捕捉语言的能力。我听了似乎明白了,真正让自己去上课又似乎觉得很难办到。而肖老师每节课都是这样做的。例如:《老山界》一课,肖老师仅仅抓住“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这三句话反复品读,从三句话的内容、角度、层次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而且不断地引导学生读,教学生关注标点读、在句子前加语气词读,反复读反复品味,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中深切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
《紫藤萝瀑布》的教学更是如此,对紫藤萝盛开的描写语言的推敲品析可谓是不惜代价,一句一句读,一词一词品,在品读中感受藤萝开花的活波热闹,进而感受花和人的相似之处。这样字斟句酌推敲文字,看似浪费了时间,实则语言推敲透彻了,语言背后的东西就自然而然理解了,反而节省了时间。这样浅浅的从语言文字的推敲入手学习语文的方法才是语文老师最应该学习的。
肖老师的课堂就是这样看似浅浅的教,实则花费深深的功力,带给学生的也是深深的收获。这就是我心目语文老师最好的样子。我也想这样浅浅的教语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