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而言,席奶奶这个绘本真是精彩。它的故事足够荒诞、画面足够独特、文字足够丰富。
即便如此,给小人儿开“念”之前,我还是有点担心:
故事那么无厘头,小人儿能不能理解?
黑白版画,小人儿会不会觉得单调?
一页书里有那么多文字,小人儿会不会没有耐性?
词汇相对复杂,小人儿能不能听懂?
……
事实上,我的担心也在第一次读绘本时“应验”了。小人儿一腔听书的热情,没支持他听完一半的内容。小屁股像被针扎了似的,小人儿在各种扭来扭去后,跑开了。
可是,我是那么爱这个小开本的读物啊——
根本不用费劲搜罗词汇、组织语句去解释那些画面,就只管念上面的文字好了。那些文字经过锤炼,虽不说字字珠玑,但也经得住推敲;那些文字排列在一起,读起来有一种朗诵的快感;文字间或徐或急的节奏,让人有种驾驭的乐趣。
那么,怎么让小人儿静下来听完整个故事呢?
等待。答案总在不经意间跳出来。
吃晚饭的当口,小人儿从凌乱的书堆中翻出了“席奶奶”。
“妈妈,我来指,你来念吧。”小人儿肉呼呼的指头落在黑色封面橘黄的字上。
“讨厌黑夜的席奶奶。”我喜出望外,努力抑制内心的激动,刻意放慢语速,字正腔圆道。
“讨厌黑夜的席奶奶。”小人儿一边指着文字,一边学着我的腔调念,就像他认识那些字一样……
“那妈妈给你念席奶奶的故事好吗?”
“好!”
“小镇附近的山区里,住着一位老奶奶,大家都叫她席奶奶。她讨厌蝙蝠讨厌猫头鹰讨厌鼹鼠讨厌田鼠。讨厌蛾子讨厌星星讨厌黑影讨厌睡觉……连月光她也讨厌,说来说去,她讨厌的就是黑夜。”小人儿听得很仔细。
……
“席奶奶把最大的一口锅搬出来搁在火堆上,打算把黑夜煮成汤。她舀起来看,搅搅看,炖炖看,让水开了看,尝一口看,扔进火里再烧烧看,……”我一口气读下来,很畅快。小人儿听得入迷,圆圆脑袋慢慢靠在我肩上,很放松的样子。
……
“她还——真不好意思——对黑夜吐唾沫。”小人儿听到这里,笑得不行,说:“妈妈,席奶奶吐唾沫干啥?哈哈……”
我对他笑笑,捏一下他肉肉的小脸,继续往下念……
直到最后一页,橙色的阳光洒满大地,“晚安!”
小人儿瞅瞅书,再瞅瞅我,大声说:“呀!妈妈,天亮了!黑夜不见了!”
小人儿愉快地合上书,拉我往灭灯后漆黑一片的厨房走去。
“妈妈你看!这里也有黑夜!”
“嗯哪,黑得妈妈都看不见自己的手呢!”
“妈妈,打开灯就天亮了,黑夜就不见了!”
哈哈,好吧,于是,我和小人儿就“黑夜”这个议题展开了愉快的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