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487470/ba1fa7fbe0f3734c.jpg)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为文艺片买单,但是,既然T姐姐想去看,点名要我陪着看,那就,去吧。毕竟听了刘若英那么多年的歌,还是要支持一下的。
本文严重剧透,不想看剧透者绕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9487470/0c8ba36ce19b33a1.jpg)
后来的我们,未上映的时候,在微博里刷了预告片,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时间线,横跨十年,十年前的我们,十年后的我们,很庆幸,我不是电影里的人,也是一个比较理性不失感性的观众。
首先,整场电影,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我并不认同、也不支持片中的婚前性行为、婚前同居等同性质现象,片中有小段激情部分,看着确实觉得尴尬而羞涩、只能低头玩手机,抛开这个婚恋观的冲突,以下纯属个人的观后感。
这是第一次如此认真的想写观后感,很多时候,我看电影,只是为了放松、消遣,看完便忘记了。很多时候并没有深度挖掘内涵,但这一次,我想做些改变。
女主,小晓,一个母亲在国外重组家庭、父亲离世、在北京打滚多年的女孩,遇见男主见清的时候,她才22岁,那一年,她在北京闯荡了4年,男主还是一名涉世未深的大四的学生。
初次见面的他们,在一趟从北京回老家的火车上,男主便被一个会打牌的女孩吸引了,这大概就是一见钟情吧。我想,小晓初见男主的时候,也是很欣赏这样子干净、单纯、文艺的男生吧。
小晓的梦想就是嫁个北京人、有北京的房子,在北京扎根,处对象也往这个标准靠拢。男女主相识后,她谈着一个又一个的男朋友,当带一个博士去见男主和男主的朋友们的时候,她骄傲地说他们结婚可以买四五千一平方的房子,男主问她,这个男人是否愿意为她“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毕业后的男主租了一个不见阳光的格子房,也创业了,在电脑城开了一个小档口,生意一直都不好做,伙伴都接二连三地离开了他。再后来小晓和博士分手后,见清接了小晓的电话,二话不说就带小晓回他住的不见天日的格子房一起住了,那个时候他们还是“朋友”。
后来,他们的关系越界后,小晓离开过男主,再回来找他的时候,他进去了拘留所,为了不让男主的父亲过年担心,小晓充当男主女朋友回老家陪男主的的父亲过年,告诉他们亲戚,见清过得很好,男主爸爸也张罗了一些吃的给小晓带回北京,离开男主家的瞬间,小晓泪崩了。
等男主从拘留所出来后,他们也就在一起了,那段日子,是小晓很开心、很幸福的日子,没有大房子、仍然住在那个格子房里,每一天的拼命,即便苦,因为有爱的人,都是值得的,见清说,每天的拼搏,为的就是回到家可以见到她的笑,两个人在为了彼此的未来在打拼。小晓撒娇卖萌让见清搬一张破破烂烂的沙发回家,这个满足感,真的是恋爱中的女孩自然流露出的爱意。后来因为房东亲戚要上来北京住,他们被迫搬家,而这张破破烂烂的沙发也带不走了,便留滞在原来的地方了。
他们搬进了一间有窗户的地下室,他们的日子过得真不容易,经常吃面度日。后来小晓离开了见清。对于见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喘息,专注于游戏事业的发展、一边拼命赚钱,最后被一家大公司聘请了。小晓在电视里看见见清受采访,知道他的游戏是他们爬楼梯时讲的故事,但终究他找不到她,他的世界里失去了颜色。
影片中,现实与回忆反复交叉,我不太喜欢十年后的见面里,说那么多的如果,因为,现实中,我们也许不会问,也知道问了没有结果。故事的结局,男主有了家庭,有了可爱的孩子;而小晓,一箱箱打包好的东西,从北京寄回老家的包裹,大概没有假洋鬼子、没有要去国外买房,而是回老家,过一眼看到结局的日子。
片中,对于我来说,唯一的泪点是男主父亲和女主写的信,见清父亲说,有一年过年在火车站等他们,起初她以为那个女孩是她,后面发现不是,但他觉得他们还是一家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9487470/d7a1d58ccc1685b7.jpg)
大概故事就是这样子吧,说说我的一些看见和感受吧
1、 男主和女主的价值观本来就是不一样的。
小晓虽然口上说着要一套房子,其实她心里面最需要的是安全感,一个可以让她依靠的男人,至于房子什么的,是其次,所以在没有阳光的格子间一起住的那段时光,是她最幸福的时光。小晓很现实、很物质吗?不,不是的,她是一个因为捡了破破烂烂的沙发可以很开心的女孩、她是一个看见地下室窗外有朵小花也很开心的女孩,她和所有的女孩都一样,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伴侣。
见清很爱小晓,为了她,努力工作也未曾觉得苦,但是中间也冷淡过,沉迷于游戏,后来他的奋斗,就是为了成为小晓口中的对象,即使后来他买了房,但是他输了小晓、失去了和小晓在一起的机会。男主并未真正读懂女主的需要。也没有真正知道、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2、 家庭背景对他们之前的相处模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见清说那张妈妈的孕照是他和妈妈唯一的合照,也就是说他是长大在一个单亲爸爸的家庭里,生活在一个没有母爱的家庭中。这也是他人格里缺失的东西吧。他不懂得怎么了解一个女孩子的心思,他不太会去真正明白一个女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在小晓开始“失望”的时候,他没有察觉,直等到她走了。
小晓的父亲离世,片中没有交代原因、也没有说明时间,但是小晓回老家,邻里问候起家里现状时,她可以很毫无芥蒂地说到妈妈在国外安胎等现状,她老家没有人了,也回去看她爸爸,至少可以看出她是个爱爸爸妈妈的孩子,大概在成长过程中,是个懂爱的孩子。她也在北京闯荡多年,懂得圆滑世故,也曾物质过,经历过博士和有老婆的公务员后,她终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3、 我们都不懂得如何好好表达爱
其实在看男主想接爸爸去北京的时候,说自家是个坏地方,其实这不应该从男主的口中说出来,他如果是为了爸爸好,也想要让爸爸一起搬到北京,大可以好好说话,跟爸爸有沟通,但 没有,他自己直接做了这样子的决定。爸爸没有动怒,很有智慧地回应,这个一个供你读书、供你上学的破餐馆。我想男主爸爸多年来没有再娶,也是对原配爱得深沉。很许多的小细节里看得出男主爸爸很疼爱男主,但也未曾表达。大概我们不懂得表达爱,是因为我们的上一代也没有怎么跟我们表达爱吧。
女主呢,我觉得我不太喜欢的一点是说粗口,虽然这一点男主很喜欢。但这也是促使他们关系连最后的机会都没有的长期慢性毒药吧。我们口中所出的一切话语都是带有能力的。在男主想让父亲搬到北京一起住之后,他们的对话里,女主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气话,我真觉得心疼。面对一个不成熟、又不懂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的男孩子,确实抓狂又骂不醒。女主再爱男主,还是选择离开了。
4、 故事的结局有些唏嘘
男主放不下女主,却和另一个女人结婚生子了。多么残忍的现实。对于两个女生来说,都太残忍了。
小晓一句“I miss you”(我错过了你)真是令人惋惜,又无力回天。
絮絮叨叨,就这么写拙见吧~影片的剪辑和制作真的差强人意,故事很刘若英,很后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9487470/fefdda0231594758.jpg)
看完之后的体会就是
1、 有爱一定要好好表达,不要恶语相向,更不要一走了之
2、 两个人在一起,要有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奋斗目标,一同努力,哪怕搞砸了事情,也不要搞砸了两个人的关系
3、 两个人在一起,一定要有quality time,不要只是住一起久了就不顾、忽略对方感受,有质量的相处提升两个人的幸福感
4、 遇见了、在一起就是上天赐的缘分,不好好珍惜,哪一天被收回去了,追悔也莫及
5、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人,也都是罪人,唯有在耶稣里才可以得完全,我们和我们的爱情都需要被救赎
好啦,说了这么多,首先,还是要先遇见这个人,再去好好完成以上感慨啦~
祝福已有伴侣的人,好好珍惜眼前人,不要担心,面包总还是会有的,但爱情,不一定常有。
祝福未找到伴侣的,也不要着急,活出真我,享受美好的单身生活,毕竟如此宝贵的日子也不常有。做好随时遇见ta的准备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9487470/f77b34cbd1fbc480.jpg)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
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书 13:4-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