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
快速眼动技术,可解决一半以上心理问题,通常两次使用,一次当场,一次回忆根源场景再用一次。不重知识,强调体验。
第二天教次感元技术。
第三天教感知未知平衡法,威力是空椅子技术的5倍;心锚技法,安装和卸载心锚。
第四天,策划人生,应用思想理解层次来服务日常。
9点46分,结束暖场。开始画表格,做自我评估。情绪、思想、身体,共同影响状态,分不同情况,逐项打分,0-10分。比如,当时、设想发年终奖5万时、知道不如自己的同事比自己多1万时、测一分钟击掌次数(大家预估80-200&测试有过300的&说明潜能超预期)、全体站立做天人感应、随音乐跳四大律动的舞。
上述都为说明,思想、身体都会改变情绪,三大要素共同影响状态。三大要素全部蜷缩,会产生压力因子。调整身体状态,就可调整思想和情绪以及整个人状态。
集体朗诵两段话。不叫脑啡,叫脑啡肽或内啡肽吧?
E情绪M思想B身体A状态,EMBA法则。
感恩和爱是500以上的高频能量。对不起,请原谅,与过去和解;谢谢你,我爱你,与现在连接。
咨询师的亲和力很重要,传递爱和接纳。我更认同武志红老师说的,爱是看见、接纳和连接。
咨询的目标:让对方的低频能量转高频,带出爱和连接。
带着觉察力,分清咨访双方的情绪,搞清楚自己的成长点。
灵活性和更多的选择。
复习一阶课:
第一天,开心曼陀罗(身体、思想和情绪),天地赋能(思想、情绪和身体),快乐软件植入(思想、身体和情绪),智慧人生体验卡(身体、思想和情绪),
第二天,快速眼动植入信念,建立亲和力(身体、情绪)。
第三天,回忆剪影,卓越沟通法则。
第四天,六个技术:自我接纳、快速处理情绪解决问题、电视机法、印象法、借力法和卓越圈。
老师没提习惯养成。行为必须经过刻意练习,形成无需考虑的习惯,威力才大。
八个小组长上台竞选,名为拉组员,实为做感召(gg),因组员以报数分组。
小组建设: 组名、组号、两两搭档。
四天时间安排:上午12点半,下午2点半,晚上7点半(20号到晚9点半&22号下午到5点)。
人类如何认识世界?通过外在感官去看、听、触、嗅、味。内在感官是视、听、感觉和逻辑判断。
外界每一秒有200万个信息,能觉知的极其有限。
角色模拟。找人扮演4岁初次去幼儿园的,他想和其中4个小朋友玩,但第一个被妈妈拖去幼儿园,第二和第三个正在玩,第四个正在看绘本,4人都不理他,问他感受。他会伤心难过委屈愤怒,觉得自己不够好,他们不想和自己玩。其实,选择性注意会成就我们,也会障碍我们,关键看我们过滤了哪些,记住了哪些?
集体朗读两段话。苹果图片,看看大家平时哪个感官用得最多,也是优先表象系统,VAK,视、听、触觉共三型。测试表。
下午:
左边是过去,右边是未来。
眼睛的不同位置,连接不同的感受,快速眼动技术可以将事件和感受分开,像甩干机。
老师现场为一美女同学进行个案治疗。她今年29岁,七八岁时候骑三轮车,无意轧死一只小猫,现在有驾照,不敢开车,怕倒车就会轧死小孩。
她经快速眼动加自我接纳后,在大哭十几分钟后,浑身抖动,身体麻木,但胸口积压的东西没了,对小猫死亡的害怕和对妈妈没有帮她处理此事的愤怒没有了,愧疚还有点。去年,她曾有大半年躺床上,吃流食,呼吸困难,以为是低血糖,现在看来,就是恐惧再次袭来。
先找到画面,让对方打分,0-10分,打8字或圆6-9次,正反都要,起笔向上,8的一个圆略大于一个头,画横9-12笔,笔尖不能朝对方,要向上。最后,扔出去,可往自己右后方扔,同时嘴里用力说“嘘……”或“嗖……”,不能是明确的字,比如“不……”。
自己给自己做,不需要说话和引导。关键是大脑找到当时情景,人在那种强烈的负面感受里, 不需要说出来,眼睛跟着笔转。NLP都在催眠和半催眠状态下做,全部需正面语言植入潜意识。
小学三年级以下家长感召,时间短,一小时以内,都用快乐成交法,给人激情、快乐、希望;三年级以上可以挖痛,感召时间长,语言需轻柔慢。
随后,我和任丽两人一组练习快速眼动。
最后是四人一组,练习视觉、听觉和触觉,两次输入,两次提取,力求三觉平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