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笔 | 遇到“求助”时,到底“捐”还是“不捐”?

随笔 | 遇到“求助”时,到底“捐”还是“不捐”?

作者: 生信石头 | 来源:发表于2021-04-19 09:52 被阅读0次

    不时会看到朋友圈“XX筹”等项目,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会看筹款人到底是不是很可能是我认识的?比如:

    1. 关系近点的,有见过面的
    2. 关系远点的,有一个朋友确实认识求助人同时信息可靠
    3. TBtools用户
    4. 其他人

    当然,全部都是加过微信,毕竟不是微信好友,我也看不到他的朋友圈信息。其中,前三者我基本都会捐助,而对于第四者,会看看其中描述,以及问问微信里捐助且是我认识的人,看看情况。整体上,只要是明确了求助信息,我都会捐助,甚至也会转发。
    这个事情,我想起了以前的两次理念冲击,写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当然,跟目前这个主题关联度不大。
    90年代的汕头市区,我们常常几个小孩坐大半个小时的公交去瞎逛。而常常会在公交站边上遇到一些“乞丐”,那时的我,一直会觉得他们非常可怜。为什么社会如此,每个人的生活差距如此大。于是,我都会给他们,或许是一块两块,甚至五块十块。
    后来我老爹知道了,大骂我一顿,大体意思是,那些公交站旁的“乞丐”,根本就不是乞丐。一开始我是不信的。直到后来看到一个乞丐下馆子吃饭,这对我的认知冲击过大。以至于,从那以后,看到任何“乞丐”,我一毛钱也不会给。当然,这里主要是不希望“被欺骗”。
    当然,知道我的人也清楚,十来年前,家里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我的两个朋友给予了极大资金上的帮助。也是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其实人与人之间,存在明显阶级或者等级。所有电视剧里面演绎的画面,世界环游,奢华晚宴,都真实存在,只是不存在我们的面前,仅此而已。这是题外话。
    对我认知更大冲击的,同样还是面对“乞丐”的态度。其中一个朋友有事回汕,我自然是去碰个面,吃个饭。在停车场上,来了一个“乞丐”,对于我来说,操作当然是理都不理。而他却给了一块还是五块钱,具体面额我是记不住了。随后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干?他的回复是“一块钱可以解决的烦恼,不要浪费时间精力”。这又是一个认知冲击,我更多明白,尽管我们是同龄人,但是在各方各面的理念和处世上,完全不同。
    后来的故事,我就多少都在以前讲过了。基本就是“我花了十来年,终于或许能和这位朋友一起喝咖啡”(尽管他早已财务自由,而我的收入勉强果腹)。有句话大体意思是“不要和朋友借钱”云云?不过这个事情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友情。
    写着写着,就离题了。当然,我只是想记录一下一些思考,更或者生活感悟。
    这两天,朋友圈被一个博士毕业论文致谢刷屏了。我比较喜欢的是一个朋友的转发评论,亦即“每一个修学的人,都有各自的不容易”。
    与大伙,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 | 遇到“求助”时,到底“捐”还是“不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ab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