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早就有耳闻,但是一直都没看过,一是因为觉得书名太鸡汤、没有想打开的欲望;二是因为觉得不就是在说「7个习惯」吗?那我只要知道是哪7个习惯就行了,没必要看书了呀。其实这种想法正是犯了一稼老师所说的「妄想一遍就全学会」的毛病。
这次借着写作业的机会打开这本书,发现书中很多观点的确是金玉良言,就是满满的干货。但是换做以前,我就会觉得这些都是「正确的废话」,对我一点新的帮助都没有,实际上是我自己还没有吃透这些底层的东西。
在前三章的阅读中,我最大的收货是:
1. 平衡才是效能的精髓:
真正的效能应该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二是「产能」-- 生产的资产和能力,即下蛋的鹅。重蛋轻鹅、重鹅轻但,都不能带来长久的发展。
比方说,赚钱的能力是「鹅」、赚到的钱是「蛋」,如果只注重于赚到多少钱,忽略培养赚钱的能力,那么等到能力跟不上的时候,自然就赚不到钱了。如果只注重培养能力,但不在意赚钱,那么结果可能也是还没等到能力培养起来就饿死了。
2. 习惯是一套组合技能:
包括知识(做什么、为何做)、技巧(如何做)、意愿(想要做)。为什么很多好习惯都很难养成?因为我们可能只注重于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比如说过于强调自律的重要性,只强调「意愿」,但忽略了「为何做」和「如何做」。
3. 自我成长这条路,没有捷径:
大多数人只是在等待命运或者贵人的安排,而且想要的东西太多、又太急切。但只有自己先「由内而外」的改变,然后才能去影响周围的人,最后才能真正改变。
正如辉哥所说:人的一生就好像果子成熟,不能着急,也不要松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