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巧的拍摄设备出现、让更多普通人开始很方便地开启vlog记录之路、新设备让「人人都是 Vlogger」
作为无数 Vlogger 模仿的对象,Casey Neistat 的拍摄器材也非常有创意,不仅仅是「贵」这么简单,八爪鱼三脚架是他最有特色的标志。当然也有无数昂贵的无人机,毕竟他是航拍纽约的男人啊。
Vlogger 都用这些(器材)拍,肯定是有一些道理的。八爪鱼三脚架、翻转屏相机对于新手来说确实很有帮助,毕竟 Vlog 没法重拍。
王晓光拍摄主力用一个佳能卡片机,最近开始用单反,都是 Casey Neistat 的「标配」。
对于 Vlog 拍摄器材和制作门槛,Vlogger 的观点也许存在「代沟」。国内最早一批 Vlogger,可能都不是十几岁、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
我们接受的教育是标准化的,但对于年轻人来说,用视频表达可以不那么尊重传统。我们觉得需要平稳、清晰,他们可能觉得「拍到」是最重要的。
没有专业的摄影器材,也不是不能开始,很多 Vlogger 都会使用手机拍摄。手机加上自拍杆,手不抖保持画面稳定,简单地转换场景,后期配音,就能制作出 Vlog 。制作经验越来越丰富后,自然会找到「升级」器材的方向。
井越认为拍摄 Vlog 不需要投资,不需要团队协作,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开始。相对于其他载体, Vlog 的门槛非常低。
越从来不参与 Vlog 拍摄器材讨论,也不出 Vlog 拍摄教程,因为他认为 Vlog 的门槛在于创作者的审美和态度。不说 Vlogger 各自生活内容的千差万别,只讨论创作态度,很多 Vlogger 都不及格。
拍了三集就教大家拍 Vlog,拍了五集就做 Q&A (问题解答),这就是自恋。Vlogger 会越来越多,但好的 Vlogger 不会越来越多,这个东西会像垃圾一样传播
不少 Vlogger 模仿 Casey 拍摄转场、「假镜头」,但这些拍摄技巧不能与内容本身融合,就会显得非常突兀,暴露 Vlogger 本身水平的不足。
如果你正经历「Vlog 从入门到放弃」的困惑,或许可以参考一下 Vlogger 们对内容拍摄创作的想法,获得一些有趣的态度。
谁规定叙述完整的才是 Vlog?王晓光的 Vlog 就经常被粉丝评价「猝不及防」结尾了。
刚开始的几个 Vlog ,晓光确实认为叙述已经结束,无需特地加一个「标准」结尾。后来吐槽「猝不及防」的观众越来越多,晓光开始和大家玩这个梗,经常性地猝不及防……
“我认为我已经完成叙述,所以,猝不及防地,本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