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未理大概两月了,乱糟糟若秋冬季的枯草,又兼斑白及额顶渐秃,简直不像个样子。出去剪除一番吧,又担心愿去的理发店尚未开张而白跑一趟。于是持续拖着。反正老腊肉一刀了,于情事渐行渐远,爱咋咋吧。人嘛,不论男女,孜孜于头顶之事,多半是着意给异性看的。一旦过了那个年纪,就淡然了。
上次理发时,也是蓬草一丛,藉乱且稀疏。理发师傅问:习惯梳背头否?意思是喜欢嘛发型。答,弄短即可,随意。
从生意的角度讲,笔者大概是理发师最愿接待的顾客了吧,去长就短即可交代。理罢从未有过再修的要求,付钱,走人,了事。
哈,这个世界上最通用的处世道理之一是取长补短,而咱是去长就短,有点奇葩吧?
不知道诸位注意过没:如果标称“美发”或什么什么造型,即便是一家路边鸡毛店,也敢跟你狮子大开口;而“理发店”就便宜多了,执刀剪者也基本中老年。如此最好,既理了发,也聊了天。曾遇过一位老理发师,大概是那种嘴巴闲着就难受的主儿,跟笔者津津有味讲述给死人剃发的那些讲究和规矩。哈,划算呐,交了一份钱,理了发还听了一堂民俗课,是不是很划算?
适才提及的背头可能是笔者最不待见的发型之一。男人之背头者,大抵比较自负高调甚至有点狂妄,不是笔者喜欢的性格。此外背头似乎还有点作,盖头发之天性,头顶则丝丝向前,脑后则纷纷后垂,而背头呢则头顶发丝强行背溜,有点逆着来的意思。笔者呢素喜自然天成,不卑不亢,清风明月,细流漱石。你是什么,按本来的样子来就是世间最好的风景。发型如此,衣饰也一样,越简洁越好。每遇那种把头发弄得精致或怪诞的陌生男性,内心里总会暗滋些许鄙视。
偏分头也不咋待见,也许是早年间看故事片受到了影响,那里面的给日本鬼子屁颠屁颠带路的汉奸都是偏分头。再委屈咱也不能做汉奸卖国贼不是?
遁入空门的话,无论是入庵当尼姑还是入寺当和尚,第一个仪式就是剃发,即剃度,俗话说“落发为僧”。佛教认为,头发代表着人间的烦恼和不良习气,所谓“三千烦恼丝”是也,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人生种种烦恼,丝丝牵挂和和诸多不良习气。嗯,有道理。你看现在的囚犯一个个也都光头示人,嘛意思呢?重新做人呗,将此前的罪孽统统灭掉,接下来就只剩下——你给我老老实实劳动改造好了,别有其他非分之想。老实点,听见了没?
或者说,光头也是一种发型。笔者隐隐觉得,与其说头发是一种原罪,还不如说,光头更是一种身份标志和外在监督。就人的本性讲,如果缺乏监督,本源之恶便容易暴露,一旦被盯着呢,就好多了。眼下攀高入室偷窃之类的犯罪少多了,为什么?全赖无所不在的摄像头在无时不刻的监督呀。而原本存梁上君子之念,因惧怕被拍摄而终未下手,那不就好人一个嘛。
不过,入监剃光头和当和尚剃光头肯定是不一样的,前者受迫,后者自愿。而人最痛苦的便是无奈接受。鲁迅说:“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古今来多少人在这上头吃些毫无价值的苦呵!”真不假,再加一句就更加全面了:同时也花费了太多的心思。
网友评论